不能触及的美好
在生命之中,有些事物是无法去触碰的。
当回忆过往的美好时,不经意间就会发现回忆像一只蜘蛛,在你的心灵某个隐密的角落结网。时间在一分一秒的流逝,网也在一层层结集。有时我会惧怕掀开那些网,觉得那是一种衰老的表现。
当我望着一层又一层排列质密而整齐的土灰色的网时,却不由自主的想去揭开看看蜘蛛网上交叉错杂隐暗的一个个小点里面都暗藏着什么?但当我刚伸手触摸到它们时,这些错综而杂乱的蜘蛛网刹那间便消失在了眼前的虚空里,留下只是满眼飘浮着的尘粒与指间略带粘稠的尘土而已。
伫立良久的我蓦然懂得,原来这一个又一个由尘埃结集成的小点它们曾经覆盖着我的历史、装载着我的过去,它们每一颗小小的微粒中粘连着我孩提时的生活、年少不羁时的梦想以及成长之中的困惑等等。这些漂浮不定的尘埃鉴定了我的历程,在这漫漫长路上我所看到过的人,所经历的过往以及走过的山河大地。
现如今都幻灭了,变成这虚空中沉浮不定的一粒粒的微尘了。那些逝去的记忆仅仅是一场咫尺之间而又遥不可及的梦而已,它们已经不在属于我了。纵然内心有怅然若失之感,但深知一切美好都已过去。回忆便好,只是不能去触碰。一旦触碰,花即非花,云亦非云。此即非彼,此时亦非彼时,一切都将烟消云散。
“他知道一切有关迷途获得光明的神话,闪光的铁路的远景希望的美好小天地中的幻想之地,都已过去一去不复返了,永不再来了。”这是美国作家托马斯·沃尔夫短篇小说《远与近》结尾时的一段文字。小说的结局充满着伤感,那是一种所有的美好全部如肥皂泡般破灭的感伤。
作者通过如此的描述告诉了我们永恒的一个定律,在生活中,那些远远看上去优美而又神秘的人和事,只要拉近了看,就会明白它们原来既不优美也不神秘。有时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并不是对世界客观的真实反应。我们所有的感受其实是对真实世界的扭曲,这就如同手中一直拿着万花筒看周围的一切人和事物一样,所以看到的这一切是虚幻而不实的,如同生活在《黑客帝国》的矩阵里一般。
对于美好的事物我们总有一种本能的向往。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越是美好的东西“保质期”就会越短,更容易消逝,像昙花绽放于瞬间。这种美好恰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花一般,仅限于观想回味,万不可近视触摸。生活即是如此,诸多的人与事,思想与情感,友情与爱情等等,远远的望着,不触摸、不抵达,那便是一汪沉静美丽的湖水,永远是留在心中的一幅完美图画,可让人久久回味而不觉寡淡。
“满目山河空念远”,就如同满目青山夕阳明,带着遥远的诗意,只是永远的怀念与向往,如此便好。反之我们如果一定要追寻它的足迹,那就如同在找寻一座“海市辰楼”,那一切都将会是徒劳。即便能够寻觅,当映入眼帘时一切也早已人过境迁,面目全非了。因为不论多么美好的事物,只存在于我们一厢情愿的心理臆想当中,一旦触碰,顿感大失所望。
所谓“距离产生美”,也正是距离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远近的虚实,就在这远近之中留给我们无限的广阔的思索空间。当不断的接近之时,本来的真实面目就会阻止想象的序幕,也凝固了美丽的想象空间。“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对岸的伊人,美丽并不在于她本身,而是我们的想象美化了她,而一旦涉水而过,刹那间,所有的美好就会化为乌有,徒劳无获。准确的说,是那一直幻想着试图抵达的世界在顷刻间颠覆了我们的思维。
时常在想,到底要走多久,才能抵达远方的那片美景。殊不知,无论地老天荒,美景永远在心涧,也仅存于心涧,与远近无关,与距离无关。美好原本是不能触摸的。
(于庚子年寅月廿四日夜漫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