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精品屋教育

让学科思想观照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2018-03-05  本文已影响22人  耕耘三尺有天地

学科,主要由基础知识与基本概念体系、学科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学科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要素构成。学科思想是在学科实践过程中所产生的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具有观照价值的核心思想观念,它表现了学科的精神实质,内隐于学科知识体系之内,统摄着学科方法,凸显着学科价值,流动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过程中,观照着深度教学的达成。

学科思想无形地隐匿于学科知识中。学科知识可以从符号表征、逻辑形式、意义三个维度分析。学科知识通常以特定的符号表征形式呈现,这种知识是零散的事实,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抽象性;学科知识背后隐含的逻辑形式和意义表示知识获取的过程、方式以及知识所蕴含的使人求真、求善、求美的力量,它们体现了知识发展的脉络和知识负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对学科思想的把握会在不同程度上形塑他们的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资源观和学生观,进而影响他们对学科知识理解的深度、广度,对教材、师生关系的处理和他们自身在课堂中的具体行为。

譬如,在语文课程实施中,要理解并贯彻这样的学科思想: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要指导学生在语文活动中进行语文学习;语文课程目标应在语文课程内达成,将课外资源纳入课程;语文课程目标有内容目标、活动目标、能力目标三种类型,语文课程以能力目标为主;语文课程内容是相对于语文课程目标而言的,学生达成语文课程目标的学习内容,即语文课程内容,主要是定篇(构成学生语文素养的经典名篇)、语文知识(构成学生语文能力的关键知识)、语文经历(中小学阶段需经历的语文实践活动)三个方面;语文课程内容、语文教材内容和语文教学内容三者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语文课程目标是较长时段(一个学段或几个学段)才能达成的目标,语文教学目标联系具体学习材料,通常是在一个课时内达到的目标,课程目标为教学目标指引方向,但不能以课程目标替代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指向课文的教学点、写作和口语交际的学习元素,学生一课一课地达到教学目标,不断积累语文学习经验,逐步达成学段的语文课程目标;学生的语文知识是实践的、语感状态的,语文教师的语文知识是系统的、理性状态的,语文教师要凭借系统、理性的语文知识通过教学活动形成学生良好的(有文化的)语感;语文基础知识包括语言文字、文章、文学和阅读、写作心理学等知识,语文学习领域知识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语文活动的知识,语文教学主要是语文学习领域的知识,因需(依“教学点”)而教学语文基础知识。

在评价一堂课上得好不好之前,先要讨论这堂课上得对不对:教师知道自己在教什么,对所教内容有自觉意识,所教的是“语文”的内容;教学内容与听说读写的常态一致,与学术界认识一致;想教的内容与实际在教的内容一致,教的内容与学的内容趋向一致;教学内容与语文课程目标一致,教学内容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所以,语文课程实施中,要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引,具体联系语文教科书和学生这两个方面,落实好“备课备两头”。如阅读教学中,抓住课文关键处,分析学生阅读时的疑难点,在两者的关联中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写作教学中,具体分析写作任务的能力要素,估量学生完成写作任务的困难所在,在两者的关联中确定写作教学的目标、内容和重难点。

教的活动是教师的行为,学的活动是学生的行为,教的活动与学的活动要发生有教学价值的关联,教师的教是为了帮助学生的学,要以“学的活动”为基点:学生需要学什么,学生怎么学才能学得好些。教学设计主要是设计学的活动,即学生在课堂上做什么。教学的有效性指向学生的学习成效。

语文课成功与否,不仅看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更要看教学的成效:是否解决了学生的问题和困难,学生在语文学习的某一点上是否学有所得,多数学生是否超越了他们原有的水平。不能离开教学目标和内容追求学习方式和方法,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着眼于学生能学、易学,选择适当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进程,做相应的调整或调节。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师的责任是教学生能读明白课文,是课文(作者、作品)在教育学生——学生真切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受课文(作者、作品)思想情感的教育。思想教育的价值是经过严格审定的语文教科书选文自身所具有的价值,获得与课文相符合的理解和感受,也就获得了思想教育。教师施行的教育重点是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丰富的学习体验——教师与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或发表对课文思想内容的评价,无需对课文额外延伸或拔高。(18.3.6《教育》)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