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透《道德经》第39章:名誉是衣裳
昔之得一者:
天得一以清;
地得一以宁;
谷得一以盈;
万物得一以生;
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其致之。
天无以清,将恐裂;
地无以宁,将恐发;
神无以灵,将恐歇;
谷无以盈,将恐竭;
万物无以生,将恐灭;
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
故贵以贱为本
高以下为基。
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
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
故致数誉无誉。
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从来凡是得道的:天得道而清明,地得道而宁静,神得道而灵验,河谷得道而道而充盈,万物得道而生长,侯王得道而使天下安定。
推而言之,天不能保持清明,难免要崩裂;地不能保持宁静,难免要震溃;神不能保持灵验,难免要消失;河谷不能保持充盈,难免要干涸;万物不能保持生长,难免要灭绝,侯王不能保持清静,难免要被颠覆。
所以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因此侯王自称为”孤“、”寡“,”不谷“,这不是把贱当作根本吗?难道不是这样的吗?
所以最高的称誉是不需要夸赞的。因此不愿像王那样华丽,而宁愿像石块那样的坚实。
《老子》这一章阐述了“一”的重要性,这个“一”指什么呢?就是指道。万物只有具备了道,才会有德。天得道,才有清;地得道,才有宁,清、宁都是指德,万物只有拥有了“德”,才可能长久。
那么,失“一”就是失“道”,失道就会失德,就会走向衰亡。因此,老子主张“以贱为本,以下为基”,像水一样不争,“夫为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像这样积累起来的贵和高,才符合“道”这一自然的法则。
侯王都以孤、寡,不谷来自称,表达自己的寡德薄行,不能吸引人才来归附。只有主动降低自己的尊位,礼贤下士,才能得到有才之士的辅佐。
名誉只是外人给予的评价,就像华丽的衣裳一样,都是给别人看的。而“以贱为本,以下为基”的人,不会在乎名誉,因为他们低调谦和,润物无声,哪里会有名誉呢?
《孙子兵法》说,百战百胜非名将,打了那么多次仗,都没有搞定,算什么名将?一战而定,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真正的“古之善战者”,他们“无智名、无勇功”,历史上也不会留下他们“浓墨重彩的一笔”,因为那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战例都是小概率事件,在千年历史中,也就那么两三例,能博眼球,值得大书特书,但都只能用来作为典型供起来,不具现实的指导意义。
衣服太华丽,就会为其所累,即使得“道“、有”德“的人不会被其所累,也会带来“名人的烦扰”,盛名累人,盛名之下,也其实难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