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道功法修行

武当内家拳中的道教内丹养生功法

2018-11-11  本文已影响3人  觉太极崔云鸣

武当内家拳中的道教内丹养生功

[导读]武当武术蕴含有道教内丹养生功法,去少林之刚强,逆而用“柔”“静”,追求性命双修,将虚心实腹贯穿于始终且追求清静无为的风格,充分彰显了三丰丹法的特点。

文/周锦锋

武当武术亦称武当内家拳,是在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和武当地域文化长期氤氲滋养下,元末明初武当道人张三丰通过道教内丹术与之前少林武术的有机结合,而开创的蕴功法、套路,格斗三位一体的一种养生技击并重的拳术,它包括由张三丰创立,以及经过历代尊张三丰为祖师且有明晰传承的拳师改良完善的各种流派的单练与对练的拳种、器械等传统拳术。通过对武当武术中道教内丹养生功法研究,揭示武当武术中道教内丹养生功法,利于准确诠释武当武术,更利于正确推广武当武术。

柔与静:武当内家拳中的道教内丹养生功法

武当内家拳宗师张三丰塑像

一、道教内丹养生与三丰丹法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创立东汉后期,其对肉体长生探索由来已久。古人在长期探索中总结出了一系列养生方法,道教内丹养生最为系统。

1. 道教内丹养生

道教内丹养生由早期的服气、胎息、辟谷、存思、导引、按摩、房中等延年益命术发展到服食外丹,再到修炼内丹,它是数千年来众多丹士汲取我国古代医学、道、儒、释各家的养生精华,形成的一门高深学问。

道教内丹养生揭去其表层神秘外衣,实质是“以人身精、气、神为基础,运用道功,使其互化,聚集丹田,互为凝结。然后静坐调息,以意导引,逐步加深,使五官百骸,充满活力。因而行功中气血通畅,经络内摩,使生机活波,充分发挥生命力的本能,所以能健身防病,推迟衰老”。它是一种苦行内炼功夫的养生方法,也是一项“凝炼常意识、净化潜意识、开发元意识的系统工程”。

2. 三丰丹法

张三丰创内家拳,在武当时曾“以单拳杀贼百余”绝技名于世,几乎掩盖其三丰丹法。

三丰丹法亦称隐仙派,由道士张三丰创立。张三丰的丹法道脉传承清晰,为:老子传文始关尹喜,文始传麻衣李和,麻衣李和传希夷陈抟,希夷传火龙,火龙传三丰,又因刘海蟾也以丹法传希夷,文始和少阳二派在陈抟处合一,所以兼得两派精华。在融会文始派与少阳派的特长后,张三丰“于阴阳栽接中创一清静法门,开创和秘传同类阴阳三家相见的龙虎丹法”,自成体系,三丰丹法包含自身阴阳清静派丹法、同类阴阳彼家丹法和三家相见龙虎丹法。三丰丹法除了上述道教内丹养生特点外,有其独特之处:一是入手功夫即不执于有为,又不执于无为。张三丰《玄机直讲 • 炼丹火候说二篇》曰:“夫功夫下手,不可执于有为,有为都是后天,今之道门,多流此弊,故世间罕全真;亦不可执于无为,无为便落顽空”;二是炼己贯穿修炼始终。

二、道教内丹养生与武当武术

柔与静:武当内家拳中的道教内丹养生功法

武当内家拳

武当武术传承至今,形成诸多门派,但武当拳系都有共同的特点和要求:动作“静若山岳、动若江河;行如蛇,动如羽;沉肩垂肘,虚心实腹,松而不垮,停而不滞,中心安适”;运用“以静制动、以柔克刚”手段予以养身、防御,行拳强调“细长深匀,气沉丹田”,“心息相依、任其自然”。然而这些要求和特点隐含有道教内丹养生部分功法。

1. 武当武术身形要求“沉肩垂肘,虚心实腹”是道教内丹养生筑基总诀

“虚心实腹”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三章: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其中“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被视为道教内丹养生筑基功总决。筑基亦称炼己,是道教内丹养生第一步功法,主要目的是修复身体,补充自身“三宝”精、气、神而固形,清净心灵而止念,为下一步功法打好基础,如同造屋建阁,必先奠基,使基础稳定,结构坚实,后才能立柱安梁。三丰丹法尤其重视炼己,并将炼己贯穿于整个丹法过程,自筑基以至还丹,自下手至了手,无不强调,尽管丹程上列在初步。“虚其心”为“炼己”,指的是在道教内丹养生中“对心性的修炼,要求修炼者入室之时,外绝耳目,内绝思虑,惩忿窒欲,泯去一切杂念,使识神退位,元神重现,恢复真意无朕兆的本来面目”,通过“清净心灵而止念”使头脑中呈现出无思维的状态。

“实其腹”是指“凝神入穴”,其中“穴”指下丹田。具体说,将意识和气集中在下丹田,凝炼阳性物质而发生一种效应 --- 丹田部位发热的生理反应,形象比喻在下丹田炼丹。随着功法的深入出现内丹学中一种有别于鼻呼吸的真息——“胎息”,“实其腹”即为“胎息”;“弱其志”为“惩忿窒欲”,“强其骨”应为骨强体键。

“沉肩垂肘”、“虚心实腹”是武当拳对身体姿势的要求。世人认为受老子少私寡欲思想影响,武当武术讲究清净虚灵,虚心好学,切忌高傲自大,杂念纷呈。然而武当武术内外兼修做到实其腹,腹内松静、形气直养、丹田充盈做到强其骨,使行气贴背、敛入脊背,技击时才能由脊发,行与手指。

2. 武当武术呼吸要领“细长深匀,气沉丹田”是道教内丹养生静功下手最切要功夫

调息,即调整呼吸,是内丹修炼静功下手之最切要功夫。调息入手“初步以‘细、长、深、

匀’四字为入手法诀”。“细”指呼吸之气细微,细到自己听不见呼吸的声音;“长”指呼出吸入之气缓且慢,徐徐而长,在不刻意憋气的情况下尽可能的长;“深”指吸入的气尽可能地深,初步息息归下丹田,之后慢慢深达踵;“匀”指一呼一吸匀称的速度,每一息与息之间,俱能均匀和融。所谓“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内丹修炼要求呼吸深、细、长、匀,随着调息深入,可达真人之踵息(即胎息)。

世人称内丹修炼过程为炼丹。炼丹一词来自外丹术,用在内丹修炼则为隐喻,炼丹鼎炉喻指人身中炼丹穴位或处所。内丹养生有“前三田”、“后三关”之说,其中前三田分别指上丹田(头部,喻鼎,为聚炁之所)、中丹田(膻中穴)和下丹田(腹部,喻炉,为藏药之所)。神炁相入,归于下丹田,凝固于下丹田,即为结丹过程。下丹田是内丹入门凝神首选之穴,道教内丹养生是秘而不宣。

武当拳对于“气”的观点和认识包括“练拳为了使人吸收外气,补充内气,护养真气,降其浊气”,“以意导气,以气固形”,“形体的运动在于利气在体内流动,利于吐故纳新”。练习武当拳时要求呼吸细长深匀,气沉丹田,技术上要求丹田带动由腰而胸,而背、肩、臂、手,其形体运动中的变换是以腰为轴的运动方式。

3. 武当武术行功要领“心息相依,任其自然”是道教内丹养生入手法门要诀

在内丹功法中“以‘炼心’为纲要,以‘心息相依’为法门”。内丹学入手法门的要诀在于“心息相依”,这种呼吸方法被道教内丹养生定为“合法的呼吸”。内丹修炼入静,目不乱视,心不留事,以意念调整呼吸,将注意力集中到呼吸上。亦即将意念和呼吸熟练地合为一体,“行住坐卧,不离者个”,日久神(心或意念)气自然凝聚于气穴(丹田),一气归中,鼻息自然微微,绵绵若存,逐渐实现由后天呼吸转变为先天元神显现时的胎息(真息)。内丹修炼以达到胎息为入门标志,是区别气功师和内丹家的标志之一。古人将呼吸比作为用火,所以内丹修炼有火候之说,火候指的是在修炼过程中以神为体,以意为用,掌握精气运行的紧急或缓慢,有文火和武火之分。

火候极为重要,丹家自古流传有“圣人传药不传火,自古火候少人知”。然而,少人知的内丹火候实际就是“神炁相随”的运用。神炁(精、气凝合而成)相随即“心息相依”,是内丹修炼不同阶段的不同表述,含义略不同。

道家哲学的重要思想为“道法自然”,认为道崇尚自然。道的本性是自然而然,以“无为”为法则。内丹以“自然”指导修炼,行“任其自然”之法。静坐入手虚心凝神,不着色相,不落空亡,知而不守,先存后忘,继而勿忘勿助,任其自然。“神息相依,守其清净,曰勿忘;顺其清净自然,曰勿助”。调息亦有“勿忘勿助,任其自然”功法,如《三车秘旨》云“停神安息,以自然为主,心太严则炎,务必顺其自然,即文火;心太散则冷,务必守其自然,即武火也。”其直指调息火候时“任其自然”的重要性。

武当拳强调“效法自然”,并将“效法自然”作为筑建武当拳功理论和技术体系的根基。练拳首要心灵净化,排除杂念才能精神贯注,意识集中,再“以意导气,以气固形”,使神气形凝聚而不散。动如蛇之行,劲似蚕作茧,心息相依,任其自然,闪展巧取。

4. 武当武术技战术“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为道教内丹养生原则性理论

“静”字是收敛身心不二法门,儒释道均以此为无上妙诀。静是道的根本性质,万物变化无常,最终归于虚静,恢复到万物所由生的初始状态,于道为一。有生于无,动(躁)起于静。静是绝对的,“静为躁君”。唯有寂动惧息,方可达到至虚空无的重玄之境。可见,“以静制动”指明内丹学修炼基本原理——“顺则生人逆则成仙”。其次,“以静制动”为内丹修炼基础理论。内丹修炼之要在于收心,收心之关键在于专静,守静去欲。学道之初,须安坐。安坐的目的在于保持本心清净,远离外境,不为尘俗所染,向“静”、“虚无”的心体回归,这样心便于道合一。入静之法,贯彻丹法始终,自筑基炼己至大成,均以静功为主。

贵“柔”是内丹修炼另一基本理论。“柔”即“柔弱”,《道德经》云:“反者道之动,柔弱道之用”,强调“柔弱胜刚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其一,用“柔”既能通过修行使心志专定,同时还是有形万物向悟彻无形真道变换的基本条件。修炼之人宜于专志冲妙之气,不用智、虑、见、闻,使气自行纯和,而形自行柔弱,则不会受到世间众恶的侵害,“柔驰骋天下”。其二,丹家处世炼己之要。炼己要求本心清净,远离外境,在应事接物方面使本心不动事来则应,事过则忘。炼己除了用“静”亦用“柔”作为处世之道。“物壮则老,是为不道,不道早已”,也就是说,人一旦不以柔弱自守,转而会称强好胜,心外驰则神不内居,无法达到至静,违背道静的本性。

武当拳虽以“反者道之功”为原则,同时又吸取诸家兵法部分理论,形成“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的战略理论。“以静制动”是武当拳“以柔克刚”的拳理在技击中的具体应用,要求身、手、眼、步,随心而动,随意而变,随境而化,同时,静观默察,以逸待劳,寻找空隙,抓住战机,制敌于擒扑封闭。

三、武当武术中内丹功法的道教内丹养生功用

柔与静:武当内家拳中的道教内丹养生功法

炼气调息,气沉丹田

以上武当武术中道教内丹养生功法是内丹养生入手功法,从内丹修炼的四个过程来看应属于筑基阶段的功法,这些道教养生功通过对人体形、气、神三个层次的修炼,可以补足人体精、气、神,为下一步炼精化炁阶段修炼打好基础。炼形亦称调身,指调整肢体形态、行功姿势,使身体符合内丹养生姿势要求。武当武术的身体姿势要领“沉肩垂肘”、“含胸拔背”、“虚心实腹”,完全符合武当养生功法调形之关键,亦符合内丹养生入门要诀“端直其体,空洞其心,真一其意”。若形不正,则气不顺,气不顺,则意不宁,意不宁,则形乱气散。调形的关键在于调整好胸和脊柱姿态,由于它是形的中心,调整好形体上下气血才能通畅 , 为下一步行运转任督二脉之功打下基础。

炼气在炼气层次上,道教内丹养生的要诀是“调息”。调息功夫功法既是呼吸“深、细、长、匀”,心息相依、调息绵绵,“气沉丹田”,将呼吸降到肚脐即下丹田。武当武术呼吸要领符合内丹养生炼气功法。在内丹养生方面这种调息目的是:通过呼吸“深、细、长、匀”,心息相依,“气沉丹田”,拴住念头,达到恬淡虚无之境,同时还加强丹田内气和能量的储存,加快真气的发动。

炼心亦称炼己,是为了调理修炼者的心性,通过外绝耳目,内绝思虑,惩忿窒欲,泯去一切杂念,使识神(后天意识)退位,元神重现,恢复真意无朕兆的本来面目。《唱道真言》云:“炼心者,仙家彻始终之要道也。”“炼丹不炼心,犹鞭马使驰而羁其足,何能使达也。炼心为成仙一半工夫……”。《指道真诠》:“三界无别有,惟是一心作。若知心无性,则诸法不实。盖能心无染着,则一切生死业行止息矣。故修养之道,调心最要。”调心之法唯老子所云“虚其心”,心虚“而用之不盈”,心自不滞物,心不滞事,心不滞理。

筑基阶段乃至整个内丹修炼全过程,在于两个字“静”和“柔”,离开静与柔,炼形、炼气、炼心无从谈起。

四、结语

综上所述,武当武术的确蕴含有道教内丹养生功法,且是整套的内丹修炼筑基阶段炼形、炼气、炼心功法。武当武术去少林之刚强,逆而用“柔”“静”;武当武术行有为之炼形炼气的命功同时又兼修炼心之性学,性命双修;武当武术虚心实腹贯穿于始终且追求清静无为的风格,充分彰显了三丰丹法的特点。

然而武当武术传承经历了数代拳师,当今世人对武当武术动作、技战术和风格解读,一是拳师们将武当武术向技击方面的演化的结果,拳师有两类,一类得内丹真传者寡,另一类没有得内丹真传者众,这类拳师逐渐将武当武术向技击方面演化;再者道教内丹养生术的秘传制,阻隔了大众对道教内丹养生术的了解,影响了世人特别是近代人们对武当武术的全面认识。武当武术创建之初,张三丰通过这种融入筑基功法的动功,引领内丹修炼者更好更快的入丹道修炼门径,不过将融有筑基功法的武当武术用于技击,功夫高深应在情理之中。“欲令天下英雄豪杰益寿延年,不图于技击之末技也”,张三丰创武当武术意图明矣!

本文由腾讯道学根据《武当武术中道教内丹养生功法分析》一文整理发布,作者周锦锋,选自《体育文化导刊》期刊2015年第3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