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情怀变成一种消费

2016-06-12  本文已影响49人  Miss杨

狂风骤雨过后,天气微凉,按理说心情在闷热了这么多天之后会有所好转,可是却还是被一条带有商业气息的征稿消息气的头晕脑胀。

刚刚打开简书,就看到一则征文推送,主要内容是说写一篇关于魔兽的故事,奖金丰厚,并且有机会破格上首页。

我是个神经大条的人,看东西好像总会自动忽略我不懂或者我不喜欢的文字,我承认我起初有一丝小兴奋,以为我可以写自己的故事或者创作一个故事去传达一些我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可是,结果可想而知...

缅怀以前这种事我们做了很多。我们缅怀过去白衬衫牛仔裤的少年,我们缅怀晃晃悠悠闲荡的车马,我们缅怀锈迹斑斑的邮箱和邮筒,我们缅怀写满隽秀字体的信件,我们缅怀一杯豆浆一根油条的早餐,我们缅怀撑把躺椅在树荫下乘凉的心情,我们缅怀装着一颗感恩而又细腻的心感受生活的情怀。

然而,当情怀变成一种消费,我竟除了满满的悲愤以外,剩下的只有伤感...

我并不反对商业形式或者广告形式的征文或者写作,但我反感这样的文章或者活动被当成主流或者说在大众的视野中被当做主流进行传播。生活中充斥着商业宣传,广告利益,无料鸡汤,这样的文化传播又如何和情怀有一丝一毫的关联?

所谓情怀,是一种人性的光辉,是看待事物的角度,是人格魅力的表现,是内心深处的渴望,是内化了的自己。所以我认为每个人都有情怀,并且千奇百怪。

有情怀的人像是一只长了很多只触角的虫子,类似于蜗牛的触角,敏感细致的探出自己的触角,感受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和感动。有感于《吸血鬼日记》里对于初变成吸血鬼时的描述:成为吸血鬼后,你的饥饿、寒冷、痛苦、爱、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等都会变成平时的几万倍。

我曾经尝试在难过时努力感受,在被爱时拼命回忆,在一次次的反复咀嚼后,这种对感情细微之处的思考,对人性的思考,对“人”本身这种内在的考量会变得很细微,也常常会收获很多意外的感动。 

我把这种感受称之为情怀而不是敏感,相反的,有了这种情怀之后你会变得宽容,变得豁达,甚至变得简单,变得可以很快原谅自己也原谅他人。

情怀是用来传播的,通过文字,电影,公益广告等等,在我的观念中传播是第一位的,而之后才算是伴随着经济的回报,你传播的情怀产生共鸣了,具有了一定的社会提醒作用之后,它便有了价值和意义。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们苟且的是生存而不应该是生活,生活中除了外在的标签还有内化的自己。

而“诗和远方”就是一种情怀。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