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乐在今朝墨海简书伯乐推文汇总

《伊豆的舞女》未完成的爱情,是生命留给我们的开放式结局

2025-04-13  本文已影响0人  Ethan小书匠

声明:原创文章,首发于公众号Ethan小书匠,文责自负

《伊豆的舞女》中舞女薰挥动白手帕的经典场景,恰似当代大学校园里无奈告别的剪影。那些最终离散的校园恋人,与川端康成笔下被阶级鸿沟阻隔的少年少女,都在演绎着某种宿命般的未完成性。但正如小说揭示的真理:“那些未能抵达婚姻终点的情感,恰如伊豆山道上被晨露打湿的野百合,短暂绽放时的芬芳早已渗入生命的岩层。”

人生若只如初见

不知道孤身旅行的朋友,除了对目的地的风景与美食无限期待以外,有没有憧憬过一场美丽的邂逅。小说中,“我”是一名20岁的高中生,因孤僻忧郁独自前往伊豆旅行。在汤川桥,“我”第一次遇见那个年轻舞女,只是不时回头望向她,这场旅行就充满了意义。在汤岛,“我”在旅馆和舞女一行人重逢,整夜,“我”出神地欣赏着精彩的舞蹈表演。

汤川桥、汤岛,下一站应该是越过天城山,前往汤野温泉吧?“我”在心中推算着舞女一行的行进路线。无心细细品味天成山一路上重叠的群山、原始的森林以及深邃幽谷的秋色,内心只有一个悸动,期望能追赶上舞女的队伍。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帮助了“我”。因为在茶馆避雨,“我”碰上了舞女一行人。他们一共五人,一男四女。男人叫荣吉,四十多岁的年长女人是他母亲,妻子叫千代子,今年十九岁。另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叫百合子,是雇来的艺人。而让“我”心动不已的舞女叫薰,只有十四岁,是荣吉的亲妹妹。

不过这些信息此时的“我”并不知情,茶馆老婆婆领“我”去了另一个房间。虽在地炉旁取暖,可“我”的注意力仍在舞女一行人身上。一个钟头过去,听到他们动身启程的声响,“我”内心焦急万分,可没有勇气跟上去。

“那些艺人今晚住哪?”在和茶馆老婆婆攀谈时,“我”忍不住询问道。

“那种人啊,谁知道会住哪儿呀?”老婆婆的回答带着轻蔑,“哪里有客人,他们就住哪。”

“我”不禁想入非非:既然如此,那就让舞女今晚住“我”房间里吧。

雨势变小,山峰明朗。“我”再也坐不住,不顾老婆婆的挽留,踏上追赶舞女一行的道路。走进漆黑的隧道,前方渐渐露出些许亮光,那是通往南伊豆的出口。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

“我”追上舞女一行人,和男人攀谈套近乎,终于鼓起勇气提出和他们同行。一路上,“我”注意到舞女的羞涩,只是帮“我”倒杯茶,就脸颊绯红,手不停颤抖以至于茶洒在榻榻米上。

“讨厌,这孩子知道害臊了啊!”年长的女人将一切看在眼里,忍不住吐槽。

看着舞女的单纯,“我”对舞女的性幻想烟消云散,但内心依然牵挂。夜晚舞女一行人在隔壁旅店表演,“我”听着男男女女的欢歌笑语,神经为之紧绷。鼓声响起,“我”意识到舞女还在表演,内心为之敞亮;鼓声一停,“我”就烦恼异常,舞女今晚不会被糟蹋吧?

国产动漫《哪吒》的爆火,让申公豹的那句至理名言深入人心:“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舞女一行人靠辛苦表演取悦众人,却时刻饱受白眼。

“我”请荣吉他们吃饭,被旅店老板娘告诫,“请这样的人吃饭,不值得”。我们一同路过的几个村中,都在村口立下牌子:“乞丐、巡回艺人禁止入村。”

尽管“我”没有丝毫偏见,但舞女一行人依然以很低的姿态与“我”相处。

“我”提出与舞女一行人同行时。年长的女人欢快地说道,“出门靠旅伴,处世靠人情。像我们这些下等人,也能给您排忧解闷呢。”

发现一汪清泉,尽管女人们先到。可也在一旁等“我”先喝第一口,“来吧,您先喝。我担心,手放进去会搅浑水,而且在女人后面喝不干净。”仍是年长的女人解释道。

恰逢艺人们吃鸡肉火锅,年长女人也客气地招呼我,“您要不也尝尝看?女人们先行动筷,是不干净,但也可以作为日后的笑料嘛。”随后年长的女人从行李里拿出碗筷,又让百合子清洗干净后拿来。

此情可待成追忆

“我”和舞女薰有很多甜密瞬间。“我”帮薰读《水户黄门漫游记》时,她的脸几乎贴到“我”的肩膀。她表情认真,眼睛闪烁着光芒。一双又黑又亮的大眼睛,是她全身最美的地方。双眼皮的线条美得无法形容。她笑起来,就像一朵花。对弈时,她那头美丽黑发也差点碰到“我”的胸口。

旅途上,我们可以漫无边际,随意地聊天。“带我去看电影好吗?”“请带我去看电影啊。”薰不止一次地请求道,尽管“我”没有回应,但心里其实早就铭记。当听到薰和同伴说“我”是一个好人时,“我”内心充满说不出的满足。

可惜年长女人心似明镜,中上阶级的学生和底层的舞女,两人身份的差异注定无法跨越世俗藩篱。因此在“我”离别前,准备满足舞女薰一起看电影的愿望。年长的女人没有允许。就连清晨送别,也只有荣吉一人送“我”前往码头。

生活总还是有惊喜。靠近码头时,“我”看见了蹲在海边等候的薰,她脸上还挂着昨晚表演时的妆容,眼梢的红晕为略带愠色的脸庞增添一抹稚嫩的凛然之色。

“我”寻找话题,可她除了不住点头,一言不发。上船后,“我”欲抓住绳梯回头望,她想说再见,却终究没有说出口。直到船远远离开岸边,薰才开始挥动一个白色物件。

枕着包躺着休息时,“我”的脑子空空如也,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泪水簌簌地滴落在包上。“我”的头脑犹如变成了一潭清水,滴滴答答一点点溢出,此后便遗漏无余,只感觉到酣畅的快意。

大学时期的恋情,纯真而美好。可惜我也没能逃脱“毕业就分手的魔咒”。转眼已经过去七年,我依然记得刚“被分手”的第一年,我也是时常以泪洗面,一切过往,都如同电影片段在我脑海回放。

在这个崇尚完满的时代,《伊豆的舞女》以其精妙的残缺美学,为我们揭示了救赎的另类可能:有时候,正是那些未完成的、被截断的、留有空白的情节,才能为困顿的灵魂凿开呼吸的孔道。就像山口百惠在电影版《伊豆的舞女》中留下的最后一个镜头:她的笑容不是终结的句点,而是永远向未来延伸的破折号——那些未完成的爱情,何尝不是生命留给我们的开放式结局?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