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左传17——春秋四公子孟尝君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在这首诗中,李白拿战国时代的冯谖来做对比: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这里弹剑作歌奏苦声的冯谖就是孟尝君的门客,一开始不被重视,于是弹剑作歌,一边发牢骚,一边提要求。后来的事实证明,冯谖是孟尝君所有门客当中最有本事,也最靠得住的一个。但问题是,如果当代的孟尝君一直都不重视当代的冯谖,冯谖也就只能无所事事以终老了。
李白这里是借指世人看不出他的本领,尽欺负他,要么像“汉朝公卿”一样,明知道他有本事,所以嫉妒我、排挤我。
《战国策.齐策》里有一个我们很熟悉的故事: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乎?”冯谖署曰:“能。”意思是孟尝君拿出账薄,问门下的食客:“谁熟悉会计,能为我到薛邑去收债吗?”冯谖签上名,写了个“能”字。这里的“计会”,就是会集、计算的含义。从这里看出门客真的要有本事。而冯谖就是孟尝君手下一个著名的门客,他的故事很多。

孟尝君家财万贯,给自己的佃农发放了很多的贷款,有一年收成不好,就有很多款项没有被收回来,所以孟尝君就派自己门下的门客冯谖去收钱。结果这个门客去了以后,当着所有乡民的面一把火把所有的债务合约都烧了,说是债务全免。等回来以后孟尝君就问他,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冯谖回答说,这些农民还不起债,你如果逼他们逼得太狠只会适得其反,现在赦免一次债务是替你收买人心,必有回报。后来证明这个门客确实很有远见,在孟尝君落难的时候就被这些乡民保护了起来。
孟尝君罢相之后门客都跑光了,等他再出任相国后,那些人又都跑回来了。孟尝君怒道,这些人有何脸面再来见我。唯一一个一直守在孟尝君身边的冯谖说道,“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意思是说,富贵时客人多,贫贱时朋友少,这是事物的必然道理。)孟尝君于是待客如故。

虽然这些门客获得了一些尊重和认可。但是,毕竟是凤毛麟角。这些士族的地位在中法制度上并没变化,变化的只是具体的士人。我们可以这样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造成这样的一个情况的重要原因,可能就是鲁僖公九年,诸侯在蔡丘会盟在盟约中明确的提出“士无世官 ,官事无摄。”就说士官的爵位不世袭,这就促进推动了士人的流动性。从这点看来,他们也非常的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