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门的另一边孩子到底在想什么?
从小到大,父母最喜欢说我们的其中一点就是“你怎么又把门关上了,说了多少遍不要关门,都是一家人有什么好保密的。”的确,在大人们看来是没什么必要把门关上,按道理说也的确如此。但是,你们有想过孩子真正关门的原因是什么呢,你们可能会觉得 “一丁点大的小孩能有什么秘密”、“让Ta开着门还不是为了Ta好,房门总是关着又不通风空气不流畅,对身体又不好”。大人们有大人们的道理,但是我们也有我们的道理。
“关门”这一行为,虽然也许在有些人看来其实没什么必要,但是这也许是对自我领地的一种保护,是给自己的一种安全感。毕竟谁没有一点自己的小秘密呢。我到现在还记得当我有了第一个自己带锁的抽屉的时候的那种兴奋感,恨不得把所有的自己的小玩意都锁起来,当时爸妈还问我说:你要这个带锁的抽屉有什么用,你还能有啥秘密啊。的确没什么东西可以装,但是就是想要,因为它有锁,那个锁只有我能打开,它是属于我的。后来,同学给我写的信我也都好好的把它们锁在我的抽屉里,信也没有什么内容,但是它们属于我,在我看来是不需要分享的;再后来,对“美”开始有一定追求的时候,喜欢买一些化妆品,但是这些在父母看来是不允许的,因为在他们看来,爱美了说明离早恋不远了,所以只能悄悄的藏在自己的领地里。但是其实有时候并不一定,毕竟爱美是一个女孩子的天性,再怎么“女汉子”的一个女生也是会追求美的。小学时候流行买密码本(一种带密码锁的日记本),几乎人手一本,在那时我们的眼里认为有了密码本就有了自己的小天地了,但是还是有一些小伙伴的密码本“惨遭毒手”被活生生的打开看到里面的内容。在大人看来,你永远是个孩子,是他们的所有物,所以你什么都想知道,而且觉得你什么都应该知道。但是,孩子他自己本身是一个个体,并不属于谁。
其实“关门”有时候又的确是不应该,比如对于像我这种在学习方面不太自觉的人,一关上门就忍不住扣扣手、照照镜子、玩玩手机干这些与学习丝毫不相干的事,所以有时候关不关门要因人而异,也要看是在干什么,得分场合。所以在这种时候,把门开着其实是对自己的一种监督,让自己不一心多用。还有,对于父母要孩子把门开着,也是需要心平气和的去沟通的,不能一味的认为孩子只要是把门关着了,就是在干不好的事,在干与学习不相干的事,这也是要因人而异的,要看你家孩子的自觉程度。有的孩子需要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开着门反而容易被门外的诱惑扰乱思绪。
那么到底该如何看待孩子将父母“拒之门外”这一行为?在我看来,单看“关门”这一行为,它并没有对错,无论是谁,都有过这一行为。这一行为的出发点一开始其实很简单,为了保护所谓的秘密,小的时候我们确实也没有什么太大的秘密,以至于那时候的秘密现在可以笑着说出来;后来,每个人都有了自己“关门”的理由,对于自觉的孩子,父母大可放心,“关门”对于他们来说反而更有利;对于爱玩的孩子,父母就要注意了,他们关上门的那一刹,可能关上了自己的心扉。所以啊,当孩子“关门”时要更关注孩子的内心,有的时候心灵的交流比张口就来的责骂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要说门的另一边有什么,只有孩子自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