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阁的推荐文章阁伯乐当日推文江雪读书社

3招帮你搞定高效自我管理!

2023-03-08  本文已影响0人  左左爱读写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非首发,首发公众号,ID:左左爱读写,文责自负。

常有人在垂暮之际,感叹时光荏苒,一事无成。

也常有人在身困体乏之时,抱怨忙忙碌碌又一天,不过是被琐事所扰,无所收效。

还常有人在英姿勃发之际,感慨纵使豪情万丈,义无反顾,却依旧两手空空。

正应了诗人刘禹锡那句,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问题出在哪儿?

只因缺乏有效的自我管理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任何一个需要对做好正确的事负责任的人,也就是任何一个尽力扑在少数几个影响最重大的优先任务上面的人,都是管理者。”

换言之,你我皆需成长为自我管理者。

如何成为有效的自我管理者呢?

“要想做到有效,也不需要什么过人的天赋、特殊的才能或者特殊的训练,而是只要做到几件事就行,而且是相当简单的几件事。”

德鲁克一语道破真相,并把这几件事悉数写进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和我一起来看看吧。

01  时间不能增加,但能提效

德鲁克说,“有效管理者与其他人最大的区别也许不是别的,就是他们对时间的珍惜。”

然而,现实却是,时间如同那无情的东流水,说走就走,任凭你我如何纠缠,它也绝不回头,毫不留恋。

就连圣人孔夫子,站在江边,望着那滚滚而去的江水,也不禁发出感叹: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那该如何是好?

古典老师说,时间不能增加,但你能提效。”

1)诊断时间

治病,需先诊断病因;提效,亦是如此。

柳比歇夫,前苏联的昆虫学家、哲学家、数学家,一生发布了70余部学术著作。

业余时间,写了大量科学回忆录、论文和专著。光是打字稿,就写了12500张稿纸,搁在专职作家身上,也是绝对的高产。

而这些,仅仅是他每天工作6小时的产出。其余时间,统统用来享受生活乐趣。

他的高效,既令人瞠目结舌,也让人羡慕不已。

他何以如此高效?

只因他独创的“时间统计法”

即,详细记录每件事的起止时间,并经统计、分析、总结,来诊断时间使用问题,以此改进工作方法和计划,从而提高时间利用率。

多年后,无需借助钟表,柳比歇夫便可精准说出每时每分。

时间,俨然是已成为他的“掌中宝”,皆为他所用。

所以,记得给自己的时间把把脉,问问诊,找准病根,方可对症下药。

2)使用大块时间

诊断时间,并不是目的,有效利用才是。

如何利用呢?

使用大块时间。

德鲁克说,“要想取得有效性,就必须有大块的时间可供利用。如果可支配时间是支离破碎的,哪怕总时长非常可观,也是不足以成事的。”

来看漫画家蔡志忠的故事:

他曾连熬两个通宵,完成150张画稿。

他只需10来天,便可创作一部漫画集;最短的一部,仅用时75个钟头。

他也曾闭关10年,潜心研究物理数学。期间,画了约16万张画稿,记录学习笔记超1400万字。

他还曾一年内写出29本书。其中,12万字的自传《天才与巨匠》,仅用11天。

如此高效,令人难以置信。

他说,“时间越大段,越有价值,花越长时间去做,成就越大。而打断就是切断,打断越多就越没有价值,到最后变成了零。"

正因为此,他不用手机,不用手表,只用电子邮件与外界联系。

他还曾连续坐在椅子上56个小时,只为完成一个动画片头。

这绝对是大块使用时间的顶流啊,时间也因此臣服于他的脚下。

而反观你我,每天同样的24小时,是否早已被切割得支离破碎呢?

3)要事优先

有了大块时间,也并非万事大吉。

同样1个小时,处理琐碎事务,又或深度思考项目方案,其产出有着天壤之别。

德鲁克提出:"有效性若有任何'秘诀'可言,那就是聚焦有效管理者总是先做重要的事,而且每次只做一件。"

 威廉.穆尔,大学毕业进入油漆公司做业务员,月薪是160美元。他豪言壮语,势要挣到月薪1000美元。

如何实现呢?

他发现,80%的业绩都来自20%的客户。同时,不管客户购买量大小,花在客户身上的时间是一样的。

于是,他果断放弃了80%的低价值客户,全力服务20%高价值客户。

仅仅一年,目标便得以实现。

而9年后,他已坐上了凯利穆尔油漆公司的董事长之位。

他靠的什么呢?

靠的就是只做最重要的事,也就是“关键少数法则”

《深度工作》一书提出:关键少数法则,提醒我们最重要的20%左右的活动做出了大部分的贡献。

所以,请记得:用大块时间,做最重要的事情

02  发挥所长,做到极致

德鲁克说,"有效管理者会让长处富有成效。他知道,不能寄望于短处。"

有这样一个故事:

6岁那年,父亲去世,留下母亲和3个孩子艰难度日。

母亲外出接活,他开始学着做饭,小小年纪,竟学会了20个菜。

12岁,母亲再嫁,继父动辄打骂,他因此辍学,开始流浪。

此后, 他在农场做过工,也做过粉刷工、消防员,卖过保险,当过兵,还做过治安官。

他无所谓热爱和擅长,除了做饭。

40岁,他开了家加油站,突发奇想:做点方便食品,以满足长途跋涉又饥肠辘辘的赶路人。

他对做饭信心满满,这可是他6岁便学会的技能。

在此期间,他推出了特色食品——炸鸡,因其味道鲜美、口味独特,很快便大受欢迎,随之声名远扬。

后来,“二战”爆发,加油站和炸鸡店,被迫关门。

他倾尽所有存款,以偿还债务。一夜间,他又变成了穷人,只能靠着每月105美元的救济金过活。

他不甘心于此,一心想要摆脱困境。

他想到:自己拥有最大价值的,也是他最擅长的,便是炸鸡。

那何不把炸鸡配料卖给其他饭店老板呢?

于是,他开着破旧的老爷车,来到一家家饭店,兜售炸鸡秘方。

两年后,也就是在被拒绝了1009次以后,他终于成功了。

他,便是哈兰.山德士,肯德基创始人

故事的结局,已不必多言。

肯德基现已是全世界最大的炸鸡快餐连锁企业,在世界各地拥有超过15000家的餐厅。

正如蔡志忠所说,“人生其实很简单,把自己最拿手、最喜欢的做到极致,那你便一定会成功。”

人生苦短,而梦想之路却阻且长,何苦在短板上为难自己呢?

找到自己喜欢且擅长的,并全力以赴,这才是成事之道。

恰如村上春树所说,“我们只能凭着手头现有的东西去面对世界。”

03  不是努力做事,而是要取得成果

周岭在《认知驱动》一书中指出:

"改变自己的关键就是创造价值。

只有当自身创造的价值足够大时,我们才能被别人强烈需要,才能参与到更大的社会交换中去,并得到对方对等的回馈。"

那价值源于哪儿呢?

源于成果

比如,作家漫无目的地写作,那不是成果;而冲着著书立说去写,便是成果。

德鲁克说,有效管理者关注对外的贡献。他们努力取得成果,而不是只为完成工作。

也就是说,我们每天忙忙碌碌,不是努力做事,而是要盯着成果。

他还讲了个故事:

美国某大型公立研究所,供职多年的主管刊物的老主任退休。

这位老主任,既不是科研人员,也没有受过专业写作训练。

他负责的刊物,也因此常被人批评没有专业度。

退休后,一位有名的科学作家接任,刊物很快有了学术的样子。

谁曾想,大量读者却随之流失。

为何?

老主任深知,发行刊物的目的,是激发年轻科研员想来研究所工作,而不是学术研讨。

因此,判断刊物好坏,不是自己喜不喜欢,也不是刊物是否具有学术性,而是有多少人愿意来申请职位。

无疑,这位老主任便是深谙成果之道的高手。

所以,不妨多问问自己:我此刻在忙活什么?是努力工作,还是创造价值和成果呢?

04  写在最后

德鲁克说,“所有做到了有效的管理者,一 定是学而有之,而且必须持续练习,直到成为习惯。”

换言之,“有效”,是一门可习得的技能。

那么,我诚挚邀请你,与我一同,就从此刻开始,一起踏上“习得有效”的练习之路。

我们一起做有效的自我管理者,去找寻独属于自己的“天堂”。

恰如蔡志忠所说,“天空是鸟的天堂,深渊是鱼的乐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堂。”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