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好书推荐文学,诗歌,共享。

读书偶记

2017-04-27  本文已影响0人  爬行类植物
读书偶记

上周三外出,路过萝岗图书馆。想起淡淡推荐的《巨流河》,便绕进去打算借来看看。谁知道,花了两个钟,寻遍摆放书架都找到哪书,便借了其他的几本书回来。其中有杨绛的《洗澡之后》、铁凝的《青草跺》、李霁野的《唐宋词启蒙》以及吴淡如的《遇见 做一个明媚的女子》等。一周过去了,把《洗澡之后》看了两遍,《明媚女子》看了一半,《唐宋词启蒙》天天翻几页,其他的几本闲书仍堆放在书架一角。

一直很喜欢杨绛老师的作品,主要喜欢她的语言文字。她作品的语言魅力如润物无声,悄悄滋润您的心窝。乍看平实无奇,细读简练却不失幽默、不雕饰、不做作,读一次想读第二次,读完第二次想读第三次,什么时候拿起来都只想一直读下去。不像现在很多的作家,一味追求作品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往往忽略了作品最关键的表现形式:语言文字。看他们的作品如看流水账,除了人物对话,就是单一叙述的记录体。读起来让人乏味,读过一次就不会再想起那书了。而杨绛的作品不是,每次读都有焕然一新,引人入胜的感觉。我想,那是老一辈大家传统的文学欣赏水准、典雅的文风和文字造诣所决定的,如杨绛、如林徽因。

对比《洗澡》,《洗澡之后》的文字更加凝练,故事情节也更简单,但文风也更细腻,人物也更温暖。很多细节描写也非常引人,我也更喜欢。因为这两本书,我细细琢磨了行文的标点符合运用,自我感觉学到了不少知识。以前对标点符号的运用我是一直不注意的。或者说有想注意,不过也常常不确定具体使用的状态,时常模棱两可,所以标点符号用错现象时有发生。现在的人写东西,已经越来越不注重标点符号运用了。或许说,大家都文学的细节关注越来越不在乎了。不知道是不是自媒体时代大家身心都浮躁的缘故。

那天在图书馆,无意中看到本《唐宋词启蒙》,随手翻读了几页,就深深吸引了我。因此果断借下了。这书我是第一次看的,也是第一次接触唐词。唐诗、宋词我是多有了解和学习的,也一直很喜欢,不过,唐词却从未接了解过。这周抽时间读了些,才发现,原来唐词也是很美的,其魅力并不失色于诗歌。我想,如果能认真把这系列的大家小书认真读完,我的古典文学知识应该也不差吧。

个人认为:文学最大的魅力在于语言文字,中国文学尤其明显。中国文学体裁众多,如我们常常接触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每种体裁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不一样,结构不一样,所呈现的行文的语言魅力也就不一样。如古诗歌一般讲究音韵、格律、平仄、对仗等,对行文的数字、格式都有严格规定,现代诗则无这要求。同样作为传统文学瑰宝的宋词的语言特色与唐诗又有区别。小说、散文亦是,各有自己的语言特色和魅力。我想,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各类文学能源远流长、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吧。

最后摘抄几首唐词,以飨读者。

忆江南

白居易(737-792)

江南好,江南旧如暗。

日出江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每次看到江南这词就想起的这词。

梦江南

皇浦松(约857年前后在世)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

人语驿边桥。

与“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有异曲同工之妙。

忆江南

温庭筠 (约813-870)

千万很,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原来“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是出自这词。

读书偶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