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思考能力的利器——黄金思维圈⭕️
我们经常会遇到孩子缺乏动力学习积极性不高,培训的员工缺少内驱力只做表面工作,合作伙伴无法统一方向齐心协力...
为什么很多道理我们都能明白理解但就是无法深入人心?卓越公司和一般公司的不同在哪里?伟大的领袖和一般的管理者区别在哪里?同一个班级里走出来的孩子为什么差别会那么大?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解决我们沟通、管理等方面非常有效的思维工具。理解并掌握运用它的人不但能让自己获得幸福也能真正帮助你周围的人~
什么是黄金思维圈?
西蒙·斯涅克(Sinmon Sinek)最早将 why-how-what 的思维方式提炼成黄金圈的人,他是在TED的一次演讲中提到的黄金圈思维的。
所谓黄金思维圈,其实是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我们看问题的方式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what层面,也就是事情的表象,我们具体做的每一件事;
第二个层面是how层面,也就是我们如何实现我们想要做的事情;
第三个层面是why层面,也就是我们为什么做这样的事情
一般人都能看到问题的表象,很少人能提出解决关于看到问题的解决方法,但能分析出问题的本质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的人就少之又少了。我们的表达是我们思考方式决定的,很多沟通只停在了表层,没有真正影响到他人。
举2个栗子我们更容易理解:
1.我们去商场买电脑。一般的电脑公司会这样和你推荐他们的产品:“我们做最棒的电脑,性能可靠,设计精美,使用简单,界面友好。你想买一台吗?” 听完你可能兴趣不大。
苹果公司的沟通方式则是:“我们做的每件事情,都是为了突破和创新。我们坚持以不同的方式思考,精益求精,我们挑战现状的方式是通过把我们产品设计得十分精美,使用简单,并且界面友好。我们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做出了最棒的电脑。想买一台吗?”这时可能你就被吸引住了。
苹果所做的只是将传递信息的顺序颠倒了一下而已(先传达公司理念)。事实证明,人们买的不是你的产品,而是你的理念。 所以当苹果公司推出其他产品时,人们很快就能接受(手表,眼镜,Mp3等)而如果是普通生产电脑的公司突然推出别的产品,你也许还会心存疑虑。
2. 1963年夏天, 25万人聚集在华盛顿特区聆听马丁·路德·金博士的演讲。那时既没有请柬,也没可能在网上查看日期。怎么会有 这么多人参加呢? 他没有大肆宣扬美国需要改变什么,只是不断告诉别人他所相信的:“我相信..我相信...我相信...” 他演讲词都是这么说。那些和他怀有同样信念的人受了启发,也开始将自己的信念传达给更多人。
然而,有多少人是为听演说而去的呢? 没有人,他们是为自己而去的。那是他们所相信的信念,而不是黑人跟白人之间的斗争。我们跟随他,不是为了他,而是为了我们自己。 另外,他的演讲主题是 “我有一个梦想”,而不是 “我有一个方案”...
传递做这件事的Why 要远比表达What 容易获得人们的信任,这就是我们开头提到“他讲的很有道理,但好像缺少了点什么”里的"什么"...
生物学与黄金思维圈
认知黄金圈法则之所以如此有效,可以从生物学找到解释。人脑的新脑皮层负责语言、逻辑与推理(what),边脑的两个区域负责情绪、行动(how、why)。
理智和感觉相对于直觉,都如直觉的侦察兵。理智对外界信息和过往经历进行搜集与整理,传达给情绪,情绪影响直觉,直觉产生行动;感觉则是直觉的直接反应,预示着如何行动。
提高思考能力的利器——黄金思维圈⭕️有什么办法可以打破理智、情绪的封锁,直接触动他人的行动?转而让情绪、理智为之服务?答案是why。
如果你自己都不知道你为什么干你所做的事情,而要求别人要对你的动机作出反应,那你怎么可能赢得支持,购买你的产品,或者更重要的,对你忠诚并且想成为你正在做的事情的一分子呢?
如果你雇佣某人只是因为他能做这份工作,他们就只是为你开的工资而工作,但是如果你雇佣跟你有共同信念的人,那么他们会为你付出热血,汗水和泪水。
下面这个故事充分证明了黄金思维圈的威力:
20世纪初期,每个人都在尝试机动飞行器的制造。塞缪尔·兰利 (Samuel Pierpont Langley)是拥有所有大家认为的成功要素(资金,人才,市场):5万美金的研发资金;哈佛大学和史密松森研究所的工作背景(能雇佣最优秀的人才);纽约时报的跟踪报道,大众支持,市场形势大好。
但,为什么大家连听都没听说过他呢?
与此同时,俄亥俄州有一对兄弟,奥维尔·莱特和维尔伯·莱特,他俩没有任何我们以为的成功要素:没有钱,小县城无名之辈,团队中没有一个人上过大学。不同的是,莱特兄弟追求的是一个事业,一个梦想,一种信念。他们相信如果能研制出飞行器,将会改变全世界的发展进程。
于是,莱特兄弟吸引了怀有和他们一样梦想的人跟他们一起热血朝天地奋斗着,不断地试错和挑战激发了他们的无限潜能!
之后的故事更能说明兰利的动机不纯:1903年12月17日,怀特兄弟成功起飞。而兰利在怀特兄弟成功当天辞职了,他并没有祝贺或者请教莱特兄弟。因为他不是第一个制造出飞机的人,他想要的仅仅是发财+成名...(他的团队也只是每天打卡上下班,例行公事)
学生现状 .练习方法
凡事养成问自己 why 的习惯 ,一个比较普及的说法是:将问题连问5个 why 就可以找到问题的根源了。经常这样做可以提升“一眼看到事物本质的能力”。
现在物质生活条件好了,很多学生都存在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比较“佛系”的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缺少内驱力,我曾将5 why 的方法结合心理学与学生进行交流,发现大部分动力不足的学生都是这样的路线:“为什么学习?——考好的大学——找好的工作——更好的未来——回报父母(or安逸的生活)”
最终动力源(回报父母)听起来没有错,但这也往往是学习不好,动力不足的根本原因。当他们不是为了自己的愿景或者梦想去做一些事,而是为了“他人”时,他的所有行为只是一种讨好,内心深处是:心不甘、情不愿的,一旦没学好就很有压力,一旦被外界评判就会受影响。 他们没有把学习这件事当做一种乐趣和挑战,只是浮于表面的 what ,应付各种作业和考试。即使成绩不错,他们过得也并不开心。
而那些目标明确、有愿景和梦想的学生:即使家庭环境不太理想,即使教育资源不占优势,但他们仍会尽最大努力、想尽一切办法突破限制,实现自己的梦想!他们总是快乐并且充满活力...
少年养“志”,多在生活中去体验、探索尝试,多用黄金思维圈思考看到本质和方向,帮他们找到自己的志趣,细心培养。
很多时候我们知道了原理,学会了方法,还远远不够。只有不断坚持实践,注重细节,才能真正地进步,改变习惯,改变命运!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如果觉得文章对你有帮助,请不要吝啬将它也分享给好友。 爱分享的人,朋友会更多哦~
想了解更多关于家庭教育及全脑开发的朋友请关注我微信(H-walker1);
帮助更多学生正确使用大脑,掌握高效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