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无涯人物

“浪叔”何冰:为这3分52秒,他到底奔涌了多久?

2020-05-12  本文已影响0人  文化咖

最近被《后浪》刷屏了。

为庆祝青年节,B站发布了一则“献给新一代的演讲”——《奔涌吧,后浪》的宣传片。

“后浪”在一时成为了所有年轻有为的群体的代名词,也成了舆论热议的焦点。

截至目前,这条视频仅在B站的播放量就达到1590万,弹幕20.1万

关于视频的争议还在继续,不过,今天我们要讨论的不是“后浪”。

而是“浪叔”,何冰

能胜任这样一段3分52秒舞台表演的人选太多了,为什么是52岁的何冰呢?

B站市场中心总经理杨亮称这个片子“不仅是拍给年轻人看的,也是拍给更多人看的”。

而事实上,真正重要的也从来不是年龄,而是一个人蓬勃向上的心态。

对何冰来说,他不仅是当下的“前浪”先锋,亦是曾经的“后浪”先锋。

01

不知从哪一天起,何冰身上的标签就成了“老戏骨”。

有人说,《白鹿原》是何冰的艺术巅峰。

在剧中何冰饰演虚伪狡诈却满口仁义道德的地主角色,明明是反派角色,却广受好评。

张嘉译曾透露在他心中,鹿子霖的第一人选就是何冰。

“何冰具备完成条件,也能捕捉到农民身上狡诈的东西。”

《白鹿原》

也的确如此,为了演好鹿子霖这个角色,何冰在开拍前一个月,就跟着剧组到陕西蓝田。

他住在农民家里,练习挑水、割麦子;

干完农活儿之后,就蹲在田间和当地人闲聊,模仿他们端碗吃面的姿势。

在那一个月里,原本就不胖的何冰又瘦了十来斤。

和那些拿着剧本,张口只会念数字的明星而言,何冰太过耿介,也太过“自虐”。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何冰的陕西话练得更是如假包换。

他只要一个眼神,一个姿态,加上深厚的台词功底,就暴露了鹿子霖的奸诈和狡猾。

但鹿子霖并不是脸谱化的坏人形象,而是活生生的“人”。

有血有肉、耍小聪明、背后搞小动作的真实的人。

《白鹿原》

何冰在表现那些“坏人”场景时非常日常,看不出太多的夸张。

而正是这种日常感与它背后的巨大荒诞相对照,才有了一种真实与寓言同在的奇妙感。

所有的表演说好听点是演给别人看,说实在话,是演给自己看。我只想圆圆满满地演完演员这个角色。

何冰说,这是人到中年、身上插满标签之后,唯一能证明自己存在的东西。

匠心独具”,这是老戏骨和流量明星在本质上的差异。

同时,也是留给后来者的箴言。

02

其实,在何冰自己看来,那个专心的“笨小孩”,因为受老天眷顾,才成了所谓的演艺界的“前浪”、“先锋”。

19岁时,没参加过任何表演专业训练的何冰,凭着一腔热血,报考了中央戏剧学院的表演系本科。

瞒着家里所有人,在志愿表上,他只填报了这一个学校一个志愿。

当年考试需要5元报名费,口袋空空的何冰只好开口向小姨借钱,家里人才知道这件事儿。

多年之后,何冰回想往事,依旧无法说清当时自己的热情和勇气来自何方,只觉得这是命中注定的机缘。

从未怀疑自己考不上的何冰,如愿以偿进入中戏。

那一年,同班的有徐帆、胡军、陈小艺、江珊……

不得不说,多年之后,中戏87级学生撑起了演艺界的一片天,何冰亦是中流砥柱。

但这不代表,何冰的演艺之路是平坦的。

因为外貌不出众,何冰毕业之后,在人艺只是个可有可无的小角色。

他第一次上台是在话剧《李白》里扮演了一个只有一句台词的幕僚,仅仅是喊一嗓子“报……”

我不是一个聪明的演员,但肯卖力气是真的。

白天跑龙套,晚上回家还要看剧本,何冰的心里想象的是人艺的老师们在舞台上的表演。

“于是之、林连昆、蓝天野……每天光是看他们演出《茶馆》《天下第一楼》多少遍都不会腻,面对前辈的表演我是如痴如醉,一遍又一遍地看。”

好的起点,还需要自己能够沉淀下来,认真学习;

在领略了大师先辈们的风采之后,方知什么是好,什么是差。

在人艺摸爬滚打了4年之后,何冰有机会在话剧《鸟人》中出演一个7分钟的角色。

也正因为这个角色,让前辈们看到了他眼中的光,“这孩子会演戏”。

前辈杨立新曾说,何冰“属于苗期很短的演员”,在人艺的后台,跑八九年龙套的演员都很常见。

这短短的7分钟,让他拿到了生平第一个奖——北京文艺表演优秀表演奖

打那以后,何冰渐渐开始在影视剧中出演各种配角。

03

在中国第一部情景喜剧《我爱我家》里,何冰演过贾志新的哥们痞子胡三儿,一口流利的京片子,个性鲜明;

《我爱我家》

《无悔追踪》中,何冰饰演悲情的孙焕章,何冰用表面心如止水内里暗涌四起的眼神,抓住了观众。

《无悔追踪》

《空镜子》里,他是内心隐忍的翟志刚,纠结的眼神,紧张多疑的面部表情,表演自然生动。

《空镜子》

在何冰接演的近100部影视作品里,有80%都饰演配角,有近十余个角色甚至没有名字。

对待演戏这件事,他当成“活儿”,当成“手艺”,而不是谋生的手段。

终于,在2005年的时候,他遇到了《大宋提刑官》

《大宋提刑官》

原本,何冰并非宋慈的第一人选。

这个角色是按“大人物”定位的,剧组找过陈道明、陈宝国、张丰毅,都没成,后来制片人推荐了何冰。

虽然此时的何冰已经在话剧舞台拿过两次“梅花奖”,但是心里还是没底。

宋慈是一个高大全十分正面的形象,跟以往何冰的戏路反差挺大。

他从前是演惯了街头混混,本质上,就是鹿子霖这类角色。

而宋慈的厉害之处,在于表面水波不兴,内心却波涛汹涌。

尤其是人物有着大段大段文白夹杂的念白,非常考验演员。

而论台词功底,从人艺舞台出来的何冰,在国内演员里是第一流。

他和郭达饰演的刁光斗飚戏的片段,青筋暴起,那种隐忍,就连导演都被震惊了。

正是这一幕,成就了一段经典场景,让人百看不厌。

《大宋提刑官》

观众在惊叹何冰台词功底醇厚,情绪饱满丰富的同时,更深深地被何冰所塑造的“宋慈”形象所俘获。

当时在央视播出,收视率同时段第一,赶超《新闻联播》。

演反派,他能演出蔫坏狡诈;演正派,他瞬间就一身正气。

换句话说,他的表演很有层次,且风格多变,可谓是千人千面。

因为这部戏,观众盛赞何冰演技太好,堪称“人艺的台柱子”。

何冰却不以为然:“大家随便都是台柱子,这就已经不值钱了。一个房子哪需要那么多柱子?”

回首半辈子的演艺生涯,何冰心里清楚“苦尽甘来”是何缘由。

他对演戏这件事,永远保持着热爱;他敢为人先,勇当时代的弄潮儿。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后浪”青年的特质,哪怕年过百半,一如热血青年的赤子之心。

“前浪”也好,“后浪”也罢,万法归元,唯在一心赤诚。

04

这两年,何冰影视作品不多,人们影响深刻的是,一档明星读信节目《见字如面》

他读郁达夫写给沈从文的信、读杨恽写给孙会宗的信,读编剧蔡春猪写给自闭症儿子的信……

沉郁顿挫、字句铿锵,话剧舞台上的多年锤炼使他对语言有一种超强的掌控力。

《见字如面》

时光荏苒,他更懂得舞台的重要性,懂得哪里才是自己的家。

何冰说,“人都需要自己的游戏场,而我的游戏场在北京人艺。

2013年,为了纪念林兆华小剧场话剧30周年,濮存昕和何冰共同排演了话剧《天鹅之歌》。

在那部戏里,濮存昕要演一个丑角,濮存昕过不了心里那关,何冰就在旁边一直开解他。

“他有非常强烈的英雄主义情结,他跟我说了这句话,我就记住了——他说哪儿输都行,这儿不能输,就是你得上去,不能畏缩,不能够怯场。”

濮存昕回忆当时两人的对话,内心仍有余震。

在何冰的价值体系里,作为演员,上了台就没有退路。

这就意味着,必须扔掉所有和演戏无关的事情,包括自尊心,包括脸面。

其实,早在那之前,他回到话剧舞台,与陈道明合作《喜剧的忧伤》。

选角的时候,陈道明说了这样一句话:最好是何冰这样的演员,我不和没有经验的人合作。

果不其然,18场演出卖出16200张票,创下北京人艺的票房纪录。

看完何冰的表演,我们会发现,真正的表演并不复杂。

并不需要太多外在的修饰,而是深入角色的自然流露。

当角色灵魂上位,演员外在形象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人角合一,谁又敢说二者是割裂的呢?

纵观何冰饰演过的角色,他真正做到了演员的至高境界——“无我”。

无论戏里戏外,只有借着角色发光时,才立体清晰魅力四射。

何冰曾这样评价“演戏”这件事儿:

好戏只面对一个东西,就是人,人心和欲望,由此跟外力产生一个冲突,这应该是所有戏剧的驱动力。

说到底,演戏不过是和自己的较量,“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

时间越是长久,何冰这样的演员越是“真香”。

看到他,或多或少会让人想到齐天大圣孙悟空,他那份洒脱不来自于排资论辈的“前浪”资格;

而是来自于最大限度地遵循了自己的心意,活出了自己,成了“前浪”和“后浪”的结合体。

有人嘲讽,何冰凭什么代表“前浪”向“后浪”发声。

其实不若说,这是表演“前浪”何冰对明星“后浪”的对话。

在这个文艺兴盛的年代,他们有太多的机会,可以说“躺赢”;

但是,程式化的表演终究会让他们隐没人海。

应该奔涌起来的是,娱乐圈的后浪们。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