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得明白点

父母心中的房子

2016-10-18  本文已影响119人  宰相天东
摄于潮州老巷子

(凌晨4:20)刚才做了个梦,梦见在老家母亲说把房子卖了,卖给了一个年轻人,3万块钱。梦很清晰,我就赶紧把它写了出来:


梦里…

外面雪下的很大,父亲说要先找个地方暂住,我说去奶奶家,不过就是搬家很麻烦,我环顾了“正地”(山东方言,其实是厨房),需要买很多纸箱子来装东西。母亲这时候在锅台(北方的那种口径有1米的大锅)那里做饭,热气腾腾的,“就去门口小刘家,借一些筐子就可以了”母亲说。我想母亲肯定是低估了自己家里这么多的东西的规模,那句“破家值万贯”俗语此刻挤进我的耳边,母亲这种什么都不舍得丢掉的人,岂止几个筐子就能搞定的。母亲又说:“不行,年底就先去你胖婶家住,反正他们住在楼区,平房没人住。”我说也可以。 我问父亲:“你们卖了多少钱啊。”父亲说:“3 万块”。我自己还在分析说周围的房子好像都不是很贵,我又问,“那你们打算买楼房?”,父亲说:“你妈想去住。”我又问,“楼房什么价格?”父亲说:“好像是1.5万一平方?”我惊讶了,“卖了房子加上积蓄好像买不了多大的楼房?”我看了看我们现在的平房,除了屋内有60多平方,院子也有60平方呢,“不能卖,太不划算了!”我说,“我现在工作了,无论怎么样都可以攒个3万啊。”就问母亲,可以不卖吗?母亲这时恍然大悟说:是啊,这3万卖的没意思。”父亲说:“当时也是怕你妈后悔,就跟买家说好了,可以有个犹豫期”……雪越下越大,似乎夹杂冰雹,噼里啪啦的敲打着院子里,倒扣的那两只铁水桶上……,父亲在院子里扫出一条路,从屋内通向大门口……


我醒来,原来外面正下着大雨,偏南风,雨点敲打着房间的窗户,似乎是从对面泼来的。我看了看手机,临晨4点20,外面雨这么大,路灯下,一条看似湍急的小河,覆盖了整条小马路。这种暴雨在南方的夏季很常见,由于路面的排水系统老旧,一下暴雨就水流成河。醒来后 ,我在想为什么母亲想要卖房子,我为什么会做这样子的梦?真的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吗?我曾臆想过,梦境其实就是我们平行空间中的另一个“真实”的世界,你通过梦就可以连接到那个世界,而你也只能是那个世界的观察者。我努力回想这几天聊过的话题,如果是有让我在潜意识中想过类似问题的,可能就是3天前在女儿的书法学院,跟王老师的那次的聊天。

王老师是我们小区这个书法学校的创办人,事业有成,温文尔雅是一个儒商。每次我去接孩子放学的时候,我都会去他那里坐坐,女儿也很喜欢那里的学习氛围。那天,我们聊到老人去学校接孩子的话题,他就跟我讲了他80岁的老父亲,之前在这里帮他接送大儿子上学的事情 。他说大儿子非常喜欢爷爷去学校接他,因为每次爷爷都会买点好吃给他,慢慢的孩子到了3年级后就不需要家长接送了,此后老爷子的日子一下子空闲了起来。本想着老爷子可以安排自己喜欢的事情,没想到他几乎每天都在家待着,显得很无聊,有时候看电视会走神。老爷子70多岁从福建来到广州,人生地不熟并且语言沟通也成问题,虽然在这边住了很久,可依然没有什么新朋友能聊起来的。这样子日子过了一段时间,王老师发现老人家,精神状态越来越不好,跟老人商量后,就按照老人的意愿将其送回福建老家生活。回家后的王老爷子跟他的老伴又过上了清净的日子。老爷子又回到了自己生活了大半辈子的镇上,每天都会去的邻居家串门,喝茶,吹水,也会邀请朋友到家里来聊天。晚饭的时候老爷子还经常吵着让老伴做点好吃的,回家没几天就变的精神矍铄,这让王老师没有想到。

听着王老师的故事,我也想起了我的母亲回山东老家一个多月了,每次视频聊天,我都能感觉到她的开心,她每次都兴高彩烈的跟我们聊家里的事。中秋节那次视频,我就发现母亲气色非常好,也胖了,老爸在旁边也很高兴,争着抢着出镜,跟老妈抢着跟大孙女视频聊天 。最近,母亲从老家寄过来两箱水果,昨天又快递了一箱,我本想告诉她别寄了,说不定寄过来的费用跟在广州买差不多了,可那一刻,我想到这其实是母亲对我们的爱,是她的一种表达方式,我为什么要拒绝她呢,我们担心快递麻烦,可老人家享受这个付出爱的过程。我这样想,是因为我自己作为俩个孩子的父亲,也经常有这样付出。当孩子们不耐烦,拒绝我的时候,我会很失落。想想孩子们,可能也是因为担心爸爸的辛苦或者麻烦,所以才表现出那样的举动。这一刻,我似乎同时走进了母亲和孩子们的情感世界,我知道那都叫做爱 。


(16:00)就在我更新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收到母亲快递的第三箱水果,里面是好多年没有吃过的“玫瑰香葡萄”还有山东大枣以及我老婆喜欢吃的小米。我接到快递的时候,老妈焦急的等我打开箱子,拍照给她看,看到大部分水果都还不错(其实我只拍了没被挤坏的,大部分都被挤碎了),母亲高兴的跟邻居们炫耀,发语音给我的时候,我都能够听到邻居们聊天的声音。


80后的我,独生子女,父母拼力让我读书,考大学,去大城市工作,告诉我“读书才能改变命运”。我实现了父母的期待,可是却离家乡很远,离父母很远。现在广州成了我的第二故乡,大女儿快8岁了,在她成长期间都是母亲在广州照顾我们,帮我们带孩子,父亲偶尔过来,他在家照顾如今已有85岁的奶奶。这么多年来,我一只在想这样一个问题:我是独生子,将来父母一定是要搬过来跟我们一起生活的,这样我也方便照顾他们。广州和山东的距离太远了(2200多公里的),即便我是每次都飞机回去,也是早出晚归,所以在2014年8月份,我跟老婆商量了下:再努力一把,再买套房子(房子不大60平方),给父母住。如今我们实现了这个目标,可现在想这对父母似乎不是很重要,因为母亲时常跟我说,“等不用我们带孩子,她就回老家住,还是老家住的习惯。”每次听到这里,我都很心酸,在别人眼里我还算是个孝顺的儿子,可还是不能够理解父母,我只是想着用物质来孝敬父母,但父母更需要的是孝心,是真正地孝敬到父母的心里去。

我曾经也确实建议过父母把老家的房子卖了,直接搬到广州来。父母一开始也很积极,张罗着买家,可后来真的有人来看房子并准备要买的时候,老两口又犹豫了。面对着生活了半辈子的老房子,母亲电话里告诉我,“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窝,过些年说不定还想回来住,到时候就找不到了合适的地方了。百年后,我们也想回来。”父母的话,我此刻想来,仍然热泪盈眶,其中滋味,我想此刻你也能体会到。

孔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意思是说: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有一定的去处。 "方"指"一定的去处",这是不让父母担心的去处。听过这句话的人千千万万,可是真的思考其背后的意思的人可能不多。


小时候,家就是那栋房子;长大后,家是父母的唠叨;自己结婚后,家是一种责任。


其实无论是孝敬父母,教育子女,还是职场团队管理我们常常会走入一个误区,我们错误的把我们的价值观强加给他们,在我们认为是为他们好的事情,在他们看来也许是种负担;在我们认为给你的,你就应该高兴的东西,也许他们根本不稀罕或者不是最想要的。我时常提醒自己:无论在工作上跟自己的同事,客户,还是在生活中跟妻子,孩子,父母的沟通,一定要注意自己是不是真的了解他们的需求,我能否跟他们感同身受,是否达到共情。共情就意味着,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只有这样子,我们的付出才能够得到对方的认同和理解。

想一想,你的生活中还有那些方面需要这样的思考呢 ?

//后续我会更新这类文章,只为能够深入思考那些让我们觉得就是那么回事的事,大家一起做个明白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