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行(1):求真悟道,路漫漫其修远兮

2019-06-02  本文已影响0人  今生有缘528

    夏日的金陵暑气已悄然袭来,晨起八点,太阳已然高高升起,从住宿的酒店步行1公里抵达南京市第十三中学,参加“2019全国小学数学教育论坛”。

开幕式

      短暂的开幕式后,就正式进入论坛。由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余夕凯主任给我们带来报告《玄武小数印象》,余校长报告的主题是:向下沉潜,向上飞扬。向下沉潜是为了赋予“师生”生长的力量,向上飞扬,乃是给儿童更美好的数学教育。玄武区拥有那么多的数学大咖,在五位一体的理念引领下,力求教师卓越意识,问题意识,团队意识的培养,他们相信积累的力量,他们有着“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胆识,“尽从本色显锋芒”的睿智,“心朝北斗凝众志”的融合,终将迎来“最是橙黄橘绿时”的缤纷。

余夕凯

    说到王栋生,可能大家有些陌生,但要说到那个《不跪着教书》的作者吴非老师,相信大家就会立刻反应出来。王老师用他幽默的话语,淡然的语调,给我们带来《最重要的智慧:遵守常识》。王老师从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首先自己得成为学习者,把自己教成一个会学习的人说起,从教师的“业余”说到学生的“课外”。爱因斯坦曾说:人的差异在业余,而一个人一生中实际工作时间只有11年,剩下更多的时间都是业余时间。所以看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是要学习压缩……

      他认为:学科教学的目的是发展人某一方面的智慧。而实现这一目的不可能用愚蠢的办法达到这样的目的。常识是人们长期摸索积聚而成的经验。老师们首先需要自我启蒙,学着尝试,既需要“未来”意识,更需要等待的耐心,需要全局意识,允许“这一个”慢慢走,尊重他的东想西想。不要过于在意一节课的“完美”,让学生在常态中生长,享受正常。因为教育学生就是不断和自己的错误作斗争。

    精彩的批判性报告后,我们的老朋友华应龙老师来了。他带来了一个台湾国小六年级孩子的一道难题:

华应龙

      孩子们在三分钟的独立思考后,华老师问:刚才做这道题时,碰到什么难处了?学生交流后,华老师请那些已经有答案的同学憋着先不说,让同学们先说困难和问题。在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后,将经过整理后的条件,在时光隧道中分别代表过去、现在、未来,它们可以随意穿梭。学生的问题概括为三种:题目读不懂,关系找不到,完全没思路,怎么办?通过提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引领学生回到文本,再次读题。

    当你找不到数量关系时,华老师分享了一个“祖传秘方”——投石问路,简单的示范后,学生也通过投石问路的方法进行尝试。通过三次尝试的比较,再与好朋友交流投石问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发现其中不变的是什么?变化的是什么?在同学问题引领下,而不是直接告诉的过程中,进一步找出解题思路。最终展示出学生多种计算方法。

    方法展示后的回顾环节,华老师提出:我是一个笨小孩吗?投石问路的方法笨吗?在多种反思后,诠释对思考的另一种理解:最后提出:越是笨的方法越有用,巧妙的方法却有限。

下午研讨主题

    下午的活动由两位大咖持续带来他们精彩的课堂。下午我们研讨的主题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课堂学习:倾听。先由数学王子“张齐华”给我们带来《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这节课其实之前我这节课张老师借助“聽”字的的繁体字,引导学生学会用耳朵听,用眼神交流,做一个有道德的倾听者。

    他是这么要求学生的,同时也始终在他的课堂中不断践行他“听”、“说”的要求,手把手细致指导学生听的方法和策略,。在学生纷繁复杂的交流话语后,老师展示了学生的两种不同的思路:在交流中学生逐步感悟。

张齐华

也有去整节课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学生前后两个交流后,以往我们的课堂都是要求学生互说后,说说自己的想法。张老师另辟蹊径,让孩子们说说同伴的想法,和你对他的评价。转换了学生交流的视角,结果自然会惊喜连连。

    朱国荣老师执教的《抽屉原理》是我第一次接触。学生在抽屉原理中感悟,在体验中思考,在交流后领悟。原本学生很难把握的问题,教师并未进行讲解,学生便在交流中自我领悟了。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力量。

    分享交流环节,我忍着激动,举手向张老师提出了我的思考。有见大咖偶像的激动,也有紧张的思绪,我有些啰嗦地提出了问题,好在张老师不厌其烦,给详细解答。那一刻与偶像面对面的激动心情,能让我珍藏这份感情许久许久。

    最后,诚如张齐华所说:我们要诚实地面对自己和课堂,虽然课堂现状离我们的理想很远;同时我们也需要勇气:需要面对、回望、反思的勇气,才是课堂长久行走的必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