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散文成长励志

所谓“初老”:没时间读书,却有空刷微博

2019-03-08  本文已影响4人  c5b6e0785896
所谓“初老”:没时间读书,却有空刷微博

数据证明,这一代中国人是倦于阅读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针对世界人口的阅读比率做过一次统计:最爱读书的犹太人,人均一年能读64本书。韩国的年人均阅读量为11本,法国为8.4本,日本为8.5本,而中国则以4.4本的年人均阅读量,获得全球最不爱读书排行榜的桂冠。这不到5本的书里还可能掺杂着不得不读的课本和教辅。

我们将这一切归咎于城市的喧嚣、工作的忙碌、以及,经济的不宽裕。

好像确实如此。


我们每天6点起床,晚上10点才能放下工作,我们天不亮就出门,伸手不见五指才回家。

我们在没地落脚的早高峰地铁上刷新工作群消息确保自己没有漏掉领导的任何一句指示。

我们24小时不敢关机,生怕因为失联导致某些严重后果。

我们调侃自己总是被生活吊打,拼命按捺住内心狂躁不安的无数次怒吼绝望,以保证接物待人时仍能够云淡风轻的说岁月静好。

我们在心里说,这根本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们发朋友圈说,感恩遇到的一切。

我们熬夜加班,我们年纪轻轻就脱发,我们都曾对生活绝望,但也都挺了下来。

但好像,又不全是。


我们上班的时候度日如年,我们总是在下班前五分钟就在打卡机前排队。

我们秉承领导不催我就不动的理念,我们每天使用率最高的手机APP除了微信就是微博和抖音。

我们上班的时候结队打王者,我们每天到公司最关注的就是领导今天来没来。

我们常常午休醒来就已经上班半小时了。

我们忙着追剧,忙着和办公室的小姐妹们八卦闲聊,忙着如何引起昨晚聚会刚认识帅哥的注意,忙着今晚KTV 的组局,忙着淘宝换季要买的衣服和化妆品。

我们删除了闲置了三个月的阅读APP,又不怎么用还那么占内存。

谁又不是这样呢?混一天是一天吧。

读书有什么用呢,又不能给我涨工资。


我们看着那些上班时间依然悠然自得追剧聊天的老油条们然后安慰自己,继续心安理得的过着自己忙碌且空虚的日子,将自己2019年1月1日郑重宣言这一年要读完20本书的flag完全抛诸脑后。

所谓“初老”:没时间读书,却有空刷微博

完整的读完一本书,那应该是很久之前的事了吧?


起码,得到五六年前写毕业论文的时候了。


而真正发自心底急切地渴望读完一本书,好像是在高中了。


那时候,高考压力大到喘不过气,吃饭的时候翻一下《读者》之类的短篇刊物,就已经是一种极为奢侈的事情了。

后来,读大学、研究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读书的时间反而少了,逼不得已读的书,也是为了完成论文任务而去读的。

工作之后,读书对我而言,更成了一句空话。

虽然很多时候,在和别人聊天时,我也会为自己作为一个文科生而没有读过某本名著感到羞愧,但这好像并未对我的生活方式有着怎样实质性的改变。

当了30年教师的老爸常对我说:

有空了就看看书,看一本是一本,有很多书是必须看看的,看迟了不要紧,只要看了就好。就像人活着必须要去的地方一样,迟去不要紧只要去了就好。


好好看几本书,你就有底气了。


你年轻,路还长,读几本好书,终生受益。有孩子了很忙很累,但还要学习,如果你不甘心就当一个家庭妇女的话,就不能停止学习。


所谓“初老”:没时间读书,却有空刷微博

30多岁,见过了形形色色的各类人等,少了少不经事的鲁莽冲动,难免为一成不变的生活感到倦怠,难免对一眼就可以望穿的未来失了兴致。

于是不由自主的开始怀念那个曾经骄傲地高谈梦想的少年,开始回忆那些意气风发的年华。

那时候的我对未来有过很多种想象,或是职场干练飒爽的office lady,或是执笔言梦的职业作家,或是天马行空的插画师,或是大学里气质高雅的任课老师,唯独,没有人到中年的家庭妇女。

腹有诗书气自华。


中年无法避免,家庭不忍忽略,但还好,有书可看,有梦可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