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的逻辑——钟启泉

课程的逻辑(摘记17)----钟启泉著

2018-03-24  本文已影响16人  Dreamerr__

17.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及路径

一、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新内涵

☞凯洛夫提:传统教学五步骤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解新知→练习巩固→布置作业

★ 100年前的教育观念:“教育即生产”

★ 我们不能再束缚于教学活动的机械和被动,迷茫于教学理论的空洞和乏力,不能再度使教学成为“戴着镣铐跳舞”的表演。

★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室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感悟】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改革,相较于传统课程更加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在探究中、实践中学会学习。摆脱传统教学的枷锁,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师生以交流,沟通,对话的形式开始一场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与学习,发挥学生的最大的潜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 教学活动不再是教师主导的独角戏,而是师生之间以交流,对话,合作为基础进行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特殊交往活动。

二、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

★ ★  “整体的人”的发展包括:人的存在的完整性和人的生成的完整性。

(一)从“人的存在”的角度来看,教学的目的在于引领学生寻求个体、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引导学生学会生存。   

● 以新课程的理念为基点,教学要关注人的存在本身对于自然世界对于社会生活,对于人本身的意义,正视和尊重人性,人的需要,人的生命,人的多样性的存在方式。

(二)从“人的生成”的角度来看,教学的目的在于引领,学生追求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做人。

● 教学不仅仅要关注知识教育,教学生学会认知,更要关注作为抽象的人如何成为现实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如何成为一个人”引导学生学会做人

【感悟】新课程中三维目标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进行有机整合,使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促进学生智力和人格的发展,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其最终要实现学生学会生存。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让学生的生活更接近生活,学习来源于生活,更要回归于生活。

三、教学改革的路径分析

(一)教师的教学创新

★ 新课程的突出特征就是强调“课程统整”、“合作教学”、“行动研究”等新观念。

★ 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教学就是“即席创作”

★ 教学中应追求“自我”与“自我”的相遇,只有师生都真诚地展示自我,才能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教育场域,才能够有助于真正的“整体的人”的诞生

(二)学生的学习革命

★★ 的“伦理性实践”,即“学习的三位一体论”

★★ 教学的重要使命是创设情境,让学生的心灵直接面对和际遇生活世界,在“司空见惯”和“理所当然”中产生有意义的问题,在探究中产生自己的观念。

★ 教学应该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关注教育意义的建构,在现实生活中关注师生之间的对话与理解,追寻富有意义的,充满人性的教育,为创造一种充盈的生活图景。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要与一定的教育哲学理念,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相适应,坚持优先性原则和适应性原则,优先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课程资源,并且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共性,也要考虑特定学生对象的特殊性和具体情况,切实保证课程资源应有的教育意义。

(四)新型教学文化的创造

★ 教学对话需要营造一种“公共话语空间”和人文情境,既不是教师的强势话语,也不是学生的群堂雀燥,而是有序的、民主的、和谐的共同言说和互相倾听。

☞葛利斯:合作型教学文化的特点:精神支柱,增进效率,改善效能,减低负荷,同步进行,建立安全感,增强反思能力,提高组织反应能力,提供学习机会,不断改进。

★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倡导对话,合作与探究,力图超越传统的“记忆性教学文化”,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所需的“思维型教学文化”。

【感悟】新课程提倡要摧毁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中反对文化的教育理念,提倡对话,探究,合作探究的“思维型教学文化”,在这种策略下,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教师的创新性教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