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秋水篇:得而不喜,失而不忧
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其作品收录于《庄子》一书,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据传庄子隐居南华山,唐玄宗天宝初年,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亦因之被奉为《南华真经》。
下面来看看其中的“秋水篇”:
1.河伯曰:然则吾大天地而小豪末,可乎?
那么我以天地为大,以毫末为小,这样可以吗?
2.北海若曰:否;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证向今故,故遥而不闷;掇(duō)而不跂(qí),知时无止;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
量无穷:物种数量是无穷无尽的。
时无止:时间是永不停止的。
分无常:“得与失”不是恒常不变的。
终始无故: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
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有大智慧的人,他能看到远的,也能看到近的。
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见到小的,并不认为它小;见到大的,也不认为它大;这是因为了解事物无穷无尽的道理;也就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证向今故,故遥而不闷:查明古今变化无穷的情况,对遥远的历史文化不会感到厌倦;可以古为今用,孔子,孟子的学说到现代依然不过时。
掇而不跂,知时无止:对于伸手可触的未来没有期待,因为懂得时间流逝永远不会停止。
察乎盈虚:了解事物盈满和空虚,相互之间的转化。
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得到了并不感到欣喜,失去了也不会悲伤。
知分之无常也:知道“得与失”是没有一定的,是会变化的。
3.明乎坦涂,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 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
明乎坦涂:明白人生的大道。
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活着并不感到喜悦,死了也不认为是灾祸。
知终始之不可故也:这就是知道死生往复的道理。
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人所知道的事情,远不如所不知道的事情多。
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拥有生命的时间,远不如失去生命的时间长。
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以极其有限的智慧和极其短暂的生命,去穷尽宇宙的知识。
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只能导致心思迷乱,茫然若失。
4.由此观之,又何以知毫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ní), 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
由此观之,又何以知毫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由此看来,又怎么知道毫末就是最小的限度?
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怎么知道天地是最大领域呢?现在大家都知道宇宙是无穷无尽的。
“秋水篇”认为一切事物大小,是非都是相对的;人生贵贱,荣辱都是无常的;不执著于得失,不伤害自然本性,一切顺应自然而返回人性的真谛。
庄子把“道和人”紧密结合在一起,使“道”成为人生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他所关注的“道”是以人为核心,从人的生命,人的精神,人的心灵去阐释“道”。
《庄子》和《周易》《老子》并称为“三玄”,在哲学领域有较高研究价值,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常常翻阅,使得心灵安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