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持钻作者创作园远山文苑编辑作者投放文章专题故事类作者保护联盟

秋甜

2024-09-28  本文已影响0人  虬田

入秋,大地的画风即改。那些能被秋改造的颜色,便以新的颜貌登台,板栗白白的包衣变成了厚实的黑褐风衣,完成了从“小白”到“老黑”的升级;橘子脱去青青的外衣,穿上了橙黄的秋装;柿子的步调更是豪迈,将青冷的外套,换成一袭红装,如一盏盏灯笼高高挂在旷野中,将天地装扮得喜气洋洋......

秋的色变,既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季节转换,更是一个显耀夺目的信号--草木上结的硕果已经熟了。

熟了,往往即是甜了。随之,落黄的草木叶凋零,硕果被采收。生命完成一个轮回。

成为一颗甜蜜的果实,犹如一个修成正果的行者,才算是圆满。从旁观者角度看,修成正果,可喜可贺。而其中滋味,唯己方知。比如这硕果的甜蜜的凝结历程,就是磨难之路。全程只要有哪一个环节挺不住,就要被无情淘汰,坠落地上。看那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花儿开。花朵们获蜜蜂“嗡嗡”的耕耘授粉后,逐步凋谢,仅会有约10%以内的花转变为果子,意味这一轮至多十里挑一。然后,各种病菌、昆虫和飞鸟就扑向了这青涩的果子,逆流的寒潮、毒辣的阳光和猛烈的雨滴轮番摧残,历经劫难仍幸运挂在枝头的少之又少。

幸存的果实在磨难中,又不断提高了抗病能力和丰富了营养,前者使其抗力更强,后者使其甜度更高。

未甜之前的味道充满苦涩,只要懂得一点农识,是不会伸手去摘青涩的果子的。比如到中秋节前夕,老家人才会做老鸭炖板栗这道菜。成熟的板栗,在文火中,将甜蜜的味道一丝一丝的渗入鸭汤,甜与鲜紧密交融在一起,成为美好季节里的美妙享受。

年少懵懂时,难忍学习和劳作之苦。父母总是鼓励引导说,先苦后甜。任他们如何说,我仍不解人生苦于甜的关系。而且感到都是苦的,因为漫漫求学路上,日积月累增长的知识,并无法兑现出甜来。迷茫自问,读书,读书,读的书却卖不出一分钱来补贴家用,真是“百无一用是书生”。

步入工作,又面对着事业和成家的艰辛,总感觉眼前尽是山,一座座朝身上压过来,既望不到头,又翻不过身。只得按照前人的步调,起早摸黑地一步步往前挪。如同一个山中劳作的山民,看不见眼前的风景。却很羡慕那些气定神闲地来看风景的人。

岁月在生活与事业的交响中流逝,猛然抬头看山中风景,人已至人生之秋--中年。发觉此时生活中的多种负担,已悄然卸去,柴米油盐酱醋茶不再是日常的忧愁困境。年轻时工作中的六神无主,亦被得心应手所取代。从容的日子里,闲时也可以喝喝茶。如此的轻快从容,成为“后浪”们艳羡的生活之“甜”。

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要想获得一种见解,首先就需要劳动,自己的劳动,自己的首创精神,自己的实践。”父母这代人日日劳作,目不识丁,却深谙“先苦后甜”的哲理,此原由他们在长年累月的劳作中,不断的观察和总结,从果实的苦涩至甘甜的生产历程中获得启发,然后对照自己的生活,坚定吃下那些“苦”,信心满满、孜孜不倦地创造和积累生活的“营养”,以迎接人生的“秋甜”。

我既受了文化教育,自不可在享受美妙的“秋甜”中迷失松懈,应在秋实的根基上,将“秋甜”打造得更加醇厚绵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