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始难,善终亦难
俗语有云:万事开头难。可一个好的开头难,那一个好的结尾,就容易吗?!
世间有多少事,多少人,敲锣打鼓的开头,却黯然收场的结尾——事,若减肥,似戒烟之小道;人,像过五关斩六将,最终走了麦城的武圣……
公元532年,高欢于洛阳,立元修为帝,即魏孝武帝,控制了北魏朝政。公元534年,不愿做傀儡皇帝的孝武帝,逃奔关陇宇文泰。同年,高欢立年仅十一岁的元善见做了皇帝,即孝静帝,迁都于邺城,这就是东魏。
公元535年,才出虎笼,又进了狼窝,从高欢的傀儡,变成了宇文泰的孝武帝,因为不够听话,被宇文泰毒死。宇文泰又拥立元宝炬为帝,即魏文昭帝,建都长安。北魏自此正式分裂为东﹑西魏。
为了重新一统北方,东、西魏爆发数次大战,尤以邙山之战最为惨烈。
是役,西魏惨败,损兵折将6万多,主政的宇文泰险些丧命,侥幸逃脱后,东魏大将刘丰生率数千骑兵追至弘农。此时,西魏军已如惊弓之鸟,弘农兵少势危,士兵人心惶惶。镇守弘农的王思政临危不惧,一面安抚众人,一面令人大开城门,自己解衣躺在城楼上。东魏军见状,以为有埋伏,又素闻王思政威名,于是被空城计,吓得引兵而退,使东魏丧失了一次统一北方、改写历史的绝佳机会。
王思政调任,镇守玉璧时,大力修筑城池,加强防御。东魏高欢率领数倍大军,围攻玉璧,九天后,士兵饥饿冻死无数,只得撤兵。(围玉壁,凡九日,遇大雪,士卒饥冻,多死者,遂解围去。)后来王思政调任荆州,推荐韦孝宽接任自己的位置。高欢再发大军,攻打玉璧,五十天后,又以失败告终。灰溜溜退兵的高欢,气得直接翘了辫子。
由此,王思政以奇谋、善守、识人之功,名声愈为大噪——东魏克星,名符其实。
后来,东魏因高欢死后,候景不服继承人高澄,爆发内乱。王思政率军,顺势进入东魏的颍川,占据了侯景手下的七州十二镇,兵不血刃为西魏开拓了大片河南战略要地,还准备把治所由襄城,迁于靠近边境的颖川。掌权者宇文泰、大臣崔猷大力反对。(夫兵者,务在先声后实,故能百战百胜,以弱为强也。但襄城控带京洛,实当今之要地,如有动静,易相应接。颍川既邻寇境,又无山川之固,贼若充斥,径至城下。辄以愚情,权其利害,莫若顿兵襄城,为行台治所,颍川置州,遣郭贤镇守。则表里胶固,人心易安,纵有不虞,岂能为患。)
王思政固执己见,并立下军令状,言道,“若是允许我搬到颖川,敌人从水路来,一年之内;从陆路来,三年之内,我肯定不用麻烦朝廷派兵救援。”
名将有想法,谁能说、敢说,他想的不对?!治所搬迁顺利完成,可没不久,便被东魏高澄亲率的大军,打得大败,做了人家的俘虏。征战半生,常胜英名,毁于一旦。
所以说,善始难,善终亦难,果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