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核心素养的提出,让教育改革进入“3.0时代”
(文 刘俊芳)
一、核心素养的提出,让教育改革进入“3.0时代”
1.什么是核心素养?专家指出,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最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2.何为教育3.0时代?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崔允漷教授认为,我们的传统是重视“双基”,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后来又提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是从教书走向育人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打个比方,落实“双基”是课程目标1.0版,三维目标是2.0版,核心素养就是3.0版。
3.提出“核心素养”有什么意义?核心素养的提出将会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改变教育领域内依然大量存在的“唯分数论”的现象。明确核心素养,一方面,可通过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改变当前存在的知识本位现象。另一方面,可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激励学生朝这一目标不断努力。
二、核心素养的内涵——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根据日前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理性思维等18个基本要点。
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深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
三、核心素养如何落实?——以评价为抓手,推动核心素养在实践中落实
素养教育反映在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反映在课程中、教学中、课堂中、活动中,反映在学校的显性和隐性的文化中,其落实也就变得格外不易。课程改革、教师培训、科学评价,缺一不可。
张卓玉督学建议:“基层学校需要通过研制体现核心素养的教师培训手册,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授课教师进行教学结构、能力结构的培训,利用好测试的指挥棒,引导一线教学。”专家认为,最难的是评价。如果评价体系不优化,还是以分数和升学率作为考核的主要指标,那么核心素养在实践中的落实还将步履维艰。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副主任辛涛指出了未来探索的方向:要强化对于软技能和软环境的评价,善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对每个学生个体的整个受教育过程的数据和信息进行过程性保存和追踪,并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为核心素养的落实和综合素质评价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