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
在这里。我尝试描述自己目前所理解到的关于意识,人格,还有咨询技术,试图把过去积累的知识串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有认知局限,专业程度,表达力的局限带来的盲点。日后有新的理解会回来补充更新。
人在心理层面有三个系统。
分别是情感系统,头脑系统,本能系统。
在生活中的一切活动中,这三个系统是一起运作的。
人因为经历不同,每个人都有处理自己情绪的方式,思考方式,意志,达成目标的方式。
这些方式慢慢成为固定的路径习惯,也就是我们说的人格特质。
人的痛苦来自于不良的模式。或者情,心,腹这三个系统之间的冲突。
这个“不良”不是道德的评判,而是对自身和他人无益处的模式。
比如强迫性洗手(对自己无益的目标行为),抑郁(消极情绪的习惯),强迫性思考(对自己无益的思考的习惯)。
这些习惯积累到一定强度,对身心的影响达到了很痛苦的程度时,也就是我们定义的心理疾病。
和身体的疾病一样。大部分人都处于亚健康的状态。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某些不良的模式,只不过没有痛苦到定义为病的程度。
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就是要支持来访者,让良性的模式去代替那些给他们造成痛苦的模式。
人的意识,可以理解成内在的“观察者”。
意识在心理学领域里一直是被深入研究,但是谁也说不明白的状态。
你说不清楚人的意识究竟“长在哪里”由哪个脑区掌管。
但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意识的特征。
它不仅能观察外在世界,还能观察内在世界的运转。
这个观察者像一个行车记录仪,还像一架摄像机,也就是它能收集信息,但这个观察者对世界的观察是有局限的。
你接受到的信息和你的注意力焦点有关。
也可以说这个人的注意力经常聚焦在哪里哪里就是他认为的“现实世界”。
有些人的意识范围很宽,他就是广角镜头。
有些人的意识范围很窄,就像“坐井观天”的感觉。
有些人的意识状态是清晰明亮的,有些人的意识状态是模糊的,像玻璃脏了的感觉。
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些不同你从对方的眼神里就能观察到。
我们说的“慧”的状态,其实就是形容这个人意识状态是明亮的。
我们所说的:“开悟”的人,其实就是可以一直临在当下,意识明亮。脑,心,腹合一,不受惯性无意识控制的人。
但大多数人在一生当中只能短暂的经历这种时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顿悟”。
人的大脑可以储存和想象,所以意识不仅可以观察当下的自己和外在世界。
它还可以穿越回过去,想象未来(或者完全是虚构出来的画面)。
其实抑郁的人他的意识卡在过去的记忆和痛苦里了。你和他们聊天会发现他们经常会讲过去的自己。
焦虑的人他的意识卡在对未来生活的担忧或者想象当中。他们的大脑不停转动,无时无刻都想着那些待解决的问题。
人的内在能量高低,做事儿效率的高低,和他的意识临在当下的程度是有关系的。
比如我们进行一场比赛,在一小时之内背五十个单词。
小美只有20分钟是专注的,因为她有20分钟在伤心,因为她经常会想到父母经常吵架的场景(意识回到过去)。
另外20分钟她在想自己如果考试不过怎么办,会不会被骂。(意识跑到未来)。
而小静却在一小时之内可以高度专注50分钟,偶尔有注意力转移,很快就拉回来了。
表面上看起来他们都背了一小时单词,那只是他们身体保持在座椅上的时间一样,而真正用来工作的时间有很大出入。
你说小美不够认真吗?并不是,她也非常的努力,非常有决心。只是她的内耗太多了,意识穿越太多了 。
排除掉极端的智商高低,大部分人的智商其实都是差不多的。
但在学校当中我们就发现成绩相差悬殊,排除掉不愿意主动学习的人。
那些拼尽全力还和别人有差距的就可以从这里找到原因。
所谓“过去”都是经由每个当下发生的。
所谓的“未来”,也没有不通过当下创造的。
极端来说生命就只有当下这一刻,未来和过去都是“想象”
现在很多人都说要“活在当下”,但活在当下这种能力是要刻意去训练的。(我用的是内观的观呼吸训练 )“不活当下”是有诱惑的,因为想象中的世界,总是比“当下这一刻”更美好。
人的欲望和恐惧都很多,意识稍不留神就被缠绕进去了。
意识是有觉察范围的,它只能看到注意力所聚焦那部分的信息。
有一个电影讲是一对情侣去印度旅行,他们每个人都拿了相机。
其中一个人拍到的是尼罗河的落日,路边的野花,和孩子欢声笑语。
另外一个人拍到的却是尼罗河的葬礼,路边的垃圾,和饥饿的孩子。
这两个人看到的都是“现实”,他们的注意力焦点决定了他们看到的世界是不同的。
这个例子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看似活在同一个世界上的人,实际他们内在的体验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焦点疗法我理解就是调整对方意识的对焦习惯。让他把聚焦在事件中负面信息的习惯,改变成积极的有希望的目标习惯上。
意识可以调动人的三个系统。也就是文章开头说的:“脑,心,腹”三个系统。
在无意识的状态下,三个系统虽然没有被刻意调动,但他们会依靠过去积累的习惯去运作。
当意识参与进来的时候,这些系统就有被改变的可能。
乒乓球训练时,如果一个人意识临在,每一次打球都有觉察,那他进步的速度就快。
如果一个人打了十年乒乓球,还在每一次训练中保持觉察,那我们就可以称他为大师。其实这种状态也就是我理解的刻意练习的状态。
另外一个人在熟练的基础上,用无意识的惯性去训练打球,那他的成长就停止了。
所谓的懒惰,不只是行动上的懒惰,更多的是意识的懒惰,贪图省力是人的本能。
所以说真正的逆人性,其实是在自己熟练的领域里还能时刻保持觉察。
咨询师在发现来访者问题卡点之后,不要马上用技术和方法。
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调整来访者意识回到当下对自我有觉察,让他聚焦。才是改变他最重要的一点。
如果没有这一步,你说一百句话他都听不进去一句。
因为他的头脑是满的,情绪是激动的。他不在当下,效率是低的。
他的情,脑,腹,在无意识的模式里运作,你的一切努力,根本切入不进去。
与有意识的觉察之相反的就是无意识的重复,在惯性之下的训练,模式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圣经里有这样一个场景。当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时,他说:“父啊,求你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
人在什么情况下,会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呢?
无意识,就是这样一种情况
人在有意识的时候,行为是建造的,向上的。
但在无意识的状态下,人的行为是拆毁的,不自主的,他们会被惯性所裹挟 。
无意识,就是罪。罪的定义其实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自己的意识不主动驻守,身体就会被其它的状态裹挟。
那么一个人在什么情况 下会变得无意识呢?
1.对某个操作习惯了 。当人做一件事情熟练时,为了节省能量,会让这件事的操作步骤自动化。
比如你拉女朋友的手,第一次和第一万次是不一样的。往往是第一次印象深刻。到后面好像左手拉右手一样。
她还是那个她。但是你习惯了。人对于习惯存在的东西的体验就不敏锐了。
呼吸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但人们却很少注意到自己正在呼吸,也是由于“习惯了”
2.躲避痛苦的体验。当一个人体验到当下不舒服时,可能他的身体没有办法逃跑,但意识会跑到一个相对舒服的时间或者空间里。
比如一对儿内心千疮百孔的夫妻,他们回到家会躲在手机里,减少体验到面对彼此的不舒适感。
3.追逐欲望或者目标。
拔河比赛的时候你的注意力聚焦在把绳子拉过来。这个时候你的手破了,或者别人碰你一下,你都察觉不到。
4.被情绪裹挟。
当人被激烈的情绪控制时,做的事情说的话可能会很过分。过后冷静下来才发现自己的言行过激了。
如何让来访者意识增强回到当下呢?
我的方法
1.首先是自己做到活在当下
人与人彼此影响同频,咨询师在这个过程中不要被对方的习惯,痛苦,目标,情绪裹挟。
也不要被自己的习惯,痛苦,目标和情绪裹挟。
像站桩一样,要立得住,慢慢把对方拉回来。
这部分描述的很少,但是是最重要的部分,训练活在当下,就和肌肉训练一样。在方法之上要加上时间的维度,才能训练出“活在当下的能力”。如果非要让我描述就是“第一天训练…第二天训练…第N 天训练…”
2.教对方用呼吸法,对呼吸的觉察可以让对方从他的世界里回到现在此刻。
先把注意力回到身体上,让身体放松,把注意力关注在鼻腔,关注呼吸的流动,注意力跑了再回来。
3.照镜中:中立的给对方反馈,让对方的自我意识增强。
如果咨询师带着接纳的心态,中立的反应出对方。并且看到对方的价值,其实就可以增加他的自我意识。
人的自我意识增强了,就像水手重新拿起了划水的桨。他为自己负责的路才真正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