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的样子

2021-06-21  本文已影响0人  青衣茶馆001

子夜走在冷风中,总说天明,雨好大,带着耳机听歌——这是一个感兴,是一个现,仍然没有达到觉,没有觉的外延。

人们总以为感觉是一回事,其实不是,感,是外,是接收,是外部因素的累计,觉,是内心,由感而觉的另一个表现。

我们受外部浮躁偏执等因素影响,往往是由感而增添了偏见,以为就应该是这样的;比如,一天三顿饭,本来胃就不好,还在吃,因为,世俗观念就认为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问题是我们没觉出饿?如果觉出饿,那是应该吃的,如果没有饿,那再吃就是负担,我想大多数人与我一样几乎没有饿过,没有那种觉了,可是饭还在吃,结果会累积吃出了病,这是可怕的事,因为我们在偏见的指引下,做着错误的事情。

养生是这样,文学也是这样。

读书学习是感性的认识,是量的积累,是感应别人的觉,还不是你的;而写作一定是觉后的东西,是内心生发出来的,没有这个觉,是搞不好写作的,有人读了几本书就感动的爱上文学了,说想当文学家了;有人靠上一次二次培训班,就说要放弃文学梦,改写媒体文。这就是偏见,以为文学梦是空的,达不到目的一个梦,而媒体文是可以带流量赚钱变现。

最可怕的不是愚昧,而是偏见,愚昧尚可启智,而偏见是自以为是。

感,有感官,感应,感触,

觉,有觉悟,觉醒,自觉,觉他,觉察——

简书上不少作品有通病——千篇一律,似是而非,模棱两可,隔靴搔痒,也有的天马行空,花里胡哨,人云亦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没有觉所生发的真情实感,没有觉的独特之处,是肯定浮躁的。

因为,觉悟的文字一定能打动人心。觉悟的文字,在作者心里一定先于文字,感动过作者自己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