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阴影》读书笔记
通过对阴影的接纳和转化,个体将体验到更多的生命力和创造性,成为更“完整”的人。
卡尔·荣格提出了“原型”这一概念:“原型是人类原始经验的总结,它们(荣格往往把原型作为复数)像命运一样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人,其影响可以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被感受到。”
原型通常以原型意象的形式表现其自身。原型意象包括面具、阴影、阿尼玛、阿尼姆斯、智慧老人、内在儿童、自性等。其中,阴影与面具是相对应的两个原型意象。
阴影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心理学概念,它是荣格在弗洛伊德关于人类心灵的光明面和黑暗面的原始区分的基础上改编而来的。到1945年,荣格给出了一个直接的、明确的定义:“它(阴影)是个体不愿意成为的那种东西。”
维蕾娜·卡斯特将此解读为,阴影是由不满足的意识所需要的一切所组成的次级人格。事实上,荣格的阴影概念具有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在个体阴影之外,同样有集体性阴影和原型性阴影存在。后荣格学者在荣格的三层次基础上进行研究,指出在个体无意识层面和集体无意识层面之间,还存在其他的层级,其中之一就是文化无意识。由此,也存在文化无意识层面的阴影。
阴影是人格中被压抑的部分,具有生命力和自主性。如果阴影被自我意识和社会规范一直压抑而得不到良好的处理,最终会导致严重的后果。被压抑的部分会分离出来,形成人格碎片,导致人格的分裂。如果个体不能调解这两个方面,就会导致神经病性的分裂。荣格把阴影的劣势功能等同为它围绕着大量自主性和情感,有本能的特性。荣格分析心理学的终极目标是实现自性。而自性化过程不变的是由个体能够意识到阴影开始的。
分析心理学认为,只有先悦纳自己的阴影,个体才能够获得对他们自己的洞察或获得自性的知识。 获得对阴影现象的洞察有时会完全失败,外部世界变得越来越没有创造性,越越来越虚假。个体阴影的很多方面可以追溯到其与父母或父母的代理人、兄弟姐妹的关系。由这种家庭动力产生的阴影问题在个体的生活中占重要部分,常常会延续到和异性的关系中,也会渗入到个体的其他交往中,使他们作为一个适应良好的社会人的功能受损。
阴影不全是消极的,例如,个体更积极的一面被抑制,结果成为阴影。荣格把生活看作一个充满活力的过程,需要对立面,即善良和罪恶作为简单天生两极的道德方面。阴影本身并无好坏之分,而取决于对阴影的觉知程度。当个体能够充分认识阴影时,阴影的积极作用就能够发挥出来。
阴影的积极作用体现在它所包含的生命力和创造性之中。当个体能够接纳阴影时,生命不再因服从于理想自我和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而平淡无趣。此时,自我不是阻止而是引导着生命力从本能中释放和辐射出来。此外,在面对某些危机情景时,阴影也能够发挥作用。当个体面临危险时,自我由于习惯于服从规范,对于突如其来的危机束手无策,此时,阴影的出现和发挥作用能够帮助个体摆脱困境。
最初,荣格用阴影来描述个体内心深处隐藏的或无意识的心理层面。在个体层面上,被自我意识拒绝的内容便成为阴影。即阴影的内容大多是不容于自我所要求的东西。这些自我意识所不认同、不愿接受的特质,受自我意识的压抑而进入个体无意识中,一般不为个体知觉,形成个体阴影。
个体阴影是由个体发展过程所选择的。被自我意识拒绝的部分便成为阴影,而被自我意识积极接受、认同和接纳的内容,则变成它自己以及人格面具的一部分。
每一种行为背后,都隐含着一个潜在的原因。各个层面的阴影,包括个体阴影、文化阴影、集体阴影和原型阴影,其表现方式主要有投射和转让两种形式,其中投射是其主要表现形式。
荣格认为,当阴影被激活时,通常是以投射的方式发挥作用的,这一过程是自发的,并充满情绪,且不受自我的控制。阴影的某些方面更抵抗被吸收到意识中,因为它们是通过投射到别人身上的方式,从而产生有力影响,进而体现其存在的。
维蕾娜·卡斯特指出,我们的阴影令我们特别难堪。我们的阴影行为,也就是与我们的理想自我不一致的行为一旦被揭穿,我们就会感到羞愧。所以我们倾向于把阴影投射在他人身上。需要注意的是,关于个体,他们的关系是由彼此积极阴影内容的投射开始的,互相填补了对方工作的空白。
也就是说,只有当别人也具有我们的阴影时,投射才能发生。这也解释了生活中自我讨厌他人的现象,“产生投射的个体确信,有着所有的坏品质和做着罪恶的事的人是别人”。这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发现自身阴影的途径。当我们非常讨厌一个人时,就要考虑,是否是我们的阴影作祟。荣格认为,个体无意识中的阴影是投射在同性身上的,然而对异性的投射被认为是发源于阿尼玛和阿尼姆斯,导致与异性性欲和集体无意识的对抗。
《人格阴影:起破坏作用的生命力量》中对阴影的转让也进行了探讨。当我们发觉阴影行为时,会以生气和愤怒来防卫我们感觉到的羞愧。我们以生气来实现“阴影的转让”。我们硬说某个人有某种阴影,把某种阴影强加于他,这可以看作是我们主动地进行阴影的转让。不难想到,进行阴影转让的人,他们一般认为自己是具有批判思维的人,殊不知他们所指责别人的,可能正是自己的阴影。
阴影的投射和转让是阴影主要的表现形式,二者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我们通常更多地考虑阴影的投射。
荣格用自性化来说明心灵的发展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实现自性。从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来看,自性化的人才是真正和谐的人……它意味着人格面具和阴影的和谐,意味着次级人格与主人格之间的和谐。荣格也表示,阴影包含自性,阴影之后出现自性。
在经典荣格分析心理学中,阴影的有关问题被认为是首先需要注意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在个体阴影范围内产生,个体阴影被想象为一个人不能被接受或不满意的所有方面的贮藏室。只有学会了处理他/她自己的阴影的个体,才能为世界做一些实事,因为如果人看不清自己,也就不能清楚地看这个世界。对于阴影,压抑是没用的,内在的和谐对个人和社会来说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主要的问题,但是如果个体要成为不只是两维的人,阴影就是必须得处理的问题。
不论是阴影的消极意义还是其积极意义,都体现出接纳和整合阴影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有益之处。事实上,意识到阴影存在本身,就已经具有某种积极的意义。阴影的发现、面对、接纳和整合是在心理分析的过程中实现的。发现阴影的方法包括:梦境;征求别人的反馈,看他们是如何看待我们的;了解我们投射的内容;检查我们的言行中不经意间的失误;研究我们的幻想和怪念头等。
阴影不能被消灭。发现阴影之后,面对阴影需要勇气。阴影是个体、文化、社会所不接纳的,甚至是神话和史前的东西,因其强烈的生命力和自主性,当这些在心理分析过程中浮现的时候,通常会伴随着剧烈的情绪。这时个体表现出愤怒、恐惧等情绪,倾向于采取回避行为。这时需要分析师的鼓励、陪伴,使其能够面对。要有拥抱阴影的态度,在认识阴影的基础上以友好的态度面对阴影。
阴影的接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接纳阴影就意味着人必须承认那些“恶性”的东西是属于自己的。虽然接纳阴影使自己不再“完美”,但是这使自己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即这一接纳过程化解了意识与阴影(无意识)的对立状态,开启了二者的和谐之路。阴影接纳的过程是不尽相同的,如何成功地接纳阴影,一方面有赖于阴影本身,另一方面也取决于自我情结的凝聚性,也就取决于当时自我有多强的问题,最后还涉及到互补阴影和相似性阴影的接纳问题。
通过心理分析,隐藏在面具之后的、无意识中的阴影上升到意识中,实现与自我的整合。荣格认为,这意味着在整体方向上的移动,阴影的整合就像本能浮现到意识范围中一样。通过对阴影的转化,使得阴影所形成的人格碎片整合到意识自我之中,增进了意识与无意识的和谐,使个体成为更“完整”人,也增强了意识的能量,有助于进一步深入地探索心灵的无意识部分。
阴影的接纳转化是一生的过程。因为,只要有光明存在的地方就会有阴影。个体转化一个阴影之后,这个阴影就成为自我意识的一部分而使意识得到发展。在不断接纳阴影的过程中,自我得到不断的成长,个体也不断趋于完整,因而也体验到更多的生命活力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