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家中八十减半的老父为何偏爱“中国新歌声”
在家里宅的天昏地暗、不修边幅、醉生梦死……过着神仙般的日子,却还是迷途知返、浪子回头,提笔码字,原因无他,就音乐的品味和格调上,与我那四十多岁的老爸一番激烈争吵、相看两厌之后,我不禁深深疑惑,中国新歌声这样一档在我看来觉得看了会各种尴尬,听了耳朵会痛的栏目,缘何竟能吸引到我那整日里都不见得会听音乐的老爸呢?因此有了下文。
首先我们先确定中国新歌声这样一档栏目属于歌曲选秀类节目,又可以拆分成几个因素,第一,选秀的内容来看,即音乐,进一步说是流行音乐。第二,从选秀者的角度来看,选秀过程中,将会出现一批新秀,即有偶像潜质的新人们。第三,具有选秀权利的评委,即自带明星效应的评委们。第四,从赛制来看,即新秀如何被选出的一套规则。基于以上几个因素,中国新歌声在吸引观众的套路上一去不返,主要有以下几大法宝。
一.制造悬念
中国新歌声从选秀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制造了一系列悬念即:选秀者的背景牵引出他本人实力的悬念——选秀者开嗓之前选曲以及唱功的悬念——导师夸张的表情与肢体动作中,选秀者是否得到机会的悬念——导师抢人时,选秀者”秀落谁家”的悬念。在选秀者登台表演到成功晋级的这几分钟的时间里,设置了如此多的悬念,同时背景介绍、表演与导师交流等情节环环相扣、详略得当,使得这些悬念在适当的时刻得到揭晓,又立刻产生新的悬念吸引住观众的注意,成功的持续不断的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做到无尿点,即使是因事错开了一会,回来也要问上一句选秀成功与否?选择了那位导师?这还只是节目初期的悬念,更深层次的悬念设置与留白留到下文再讲。
二.故事与情感
这里的故事相较一直为人诟病的学员“讲故事”套路要更为广义,从一开始对学员的背景介绍即开始,而这一故事的讲述又往往是通过联想来展开的,观众根据选秀者的家庭、学历等基本背景,再加上与音乐相关的特殊经历,两厢联想使得选秀者的经历带有了故事意味。及至其家人的亮相进一步印证或丰富了这一故事,待到了选秀者与导师交流的环节,已成常规的“你的梦想是什么”“介绍一下你自己”又是新一轮的音乐寻梦题材的故事会了,即便交流之间言语中并没有刻意的故事的痕迹,有了前面的故事铺陈与联想,观众自然会脑补,千百年来,人人都爱听故事,而中国新歌声,正是通过不同年龄与背景、不同经历与才华的音乐人的故事,征服了一个个的观众,让他们在日复一日例行常规的生活中,透过音乐这个最讲究共鸣的艺术形式,在短小精悍的音乐故事中,寻求到心灵上的一点满足,毕竟大部分的故事都是导师转身的喜剧结尾。
随着节目的纵深发展,导师与赛制的又会为节目增添新的故事,导师与学员的“爱的训练与指导日常”各个战队内部的“同气连枝宣言”都会在后期讲出新的故事,碰撞出新的火花。
三.制造冲突
与常规的选秀节目不同,中国新歌声的独特之处在于,选择权的反转,即两位及以上的导师转身之后,选择权即交到了选秀者手中,造成了一对多的局面,即人为的在带有明星效应和具有控场功能的导师之间,制造了冲突,而选秀者的最终选择又为以后的对战埋下了更深的冲突。说回到导师之间的冲突,这一冲突在舞台上通常是以戏剧化的调侃、互黑等形式展开的,夹杂着陈年段子与黑山老料。选秀者的选择往往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这一冲突的展开能为节目带来笑料与热点,能牵动明星效应下诸位导师粉丝们的心。更深的冲突在节目后面,赛制的设置使得冲突是持续存在并且不断加深的,淘汰赛与晋级制使得冲突无时无刻的存在着,胜者留下败者离去,在感叹比赛残酷的同时,伴随着加深的冲突,又会有层次加深了的悬念产生,一直到中国新歌声冠军揭晓,悬念才最终消失,不再起着推动情节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冲突与悬念正是相伴而生的。
四.偶像渴望
并非所有人都追星,但每个人心中至少都有那么一两位欣赏或者是倾慕的明星,甚至说缩小范围,音乐明星。每一代人都有着伴随着自己长大的歌声。也因此有着或许曾经令自己或多或少做过些傻事,说过些傻话的音乐偶像,选秀栏目也正是基于此,大行其道,吸引了无数大众的注意力,人们渴望偶像。中国新歌声所遴选的这些新秀,不同于有些限制比较多的节目,框定在青年男女的单一群体,而是显得多元与包容,这里有唱功好、容貌美、才华高、故事深沉的诸多偶像,当然以上标签只是将每个人的特质突出化了,并不是说他只有这单一的特长。而这些人背后的故事与凝结的情感则更是如此,有70后在成家立业等压力下的沉重与坚持,有80后不走寻常路而产生的辛酸与动摇,也有90后不远千里来寻梦的孤勇与义无反顾。随着节目的国际化与多元化,也多了说着甚至唱着并不熟练普通话的天外来客,舞台上也反复回响着少数民族的乐音与低声吟唱,所有的这些内容与元素有机的组合与编排,终于使得这一档栏目成了一家老小一同观之的节目,再也不用发生抢遥控的惨剧。这是偶像带来的,而偶像本身就是具有多元化特质的。
五.普遍接受的艺术形式—音乐
尽管灯光舞美以及演唱者的表演已经使得音乐愈发具有观赏性,但音乐本身还是须聆听而共鸣的一种广为人接受的艺术形式,正是这种共鸣使得音乐甚至超越舞蹈等观赏性质为先的艺术形式,成为大家伴随在身边而不可缺的东西。中国新歌声以流行音乐这种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为切入点,本质是曲目翻唱。一方面使得观众听过的甚至是人所传唱的曲目有了新的演绎,带来新的视听感受,另一方面,则是借选秀者的品味与对流行音乐的浸润,挖掘出同样好听的冷门歌曲,使观众在观看整个节目的同时,几乎不花费什么成本,就淘到了好听的曲目,带来一种惊喜感与满足感。因此中国新歌声对音乐的运用更多的在由翻唱带来的新奇,由导师评价带来的有趣,至于诸位选秀者功力到底几何,也许只有专业的声乐老师或者严肃的音乐评论家才知道。
行文至此才发现丢掉了一个重大的论述方面,即为何独独吸引的是我八十减半的老父亲而非我,不惑之年,世情至少看透了大半,身体与心灵于日复一日常规枯燥的事务而多少有些变得麻木。没有受过音乐的专门教育,对音乐也并没有显现出特别的爱好(至少比之于每日里平均听上半个小时音乐的我)这样看来,前述方面在他的体验中最看重的应该是前四点,中国新歌声很好的满足或者可以说是引领了他,带来了感官上与心灵上的双重满足。但是唯独第五点,于我—一个对音乐自诩有比较苛刻的欣赏标准的人来说,最看重的即是第五个方面,中国新歌声作为一档选秀节目却显得业余与随意了。首要需求不能被满足,其余四大法宝便是连施展的机会都没有了。
这样说来,也难怪我对其嗤之以鼻,而有人对之视若珍宝。
(假期状态,论述不够有力,逻辑上有不清晰之处,行文未加润饰,一家之言,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