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不想写作,没有灵感的时候,其实还可以高效写作!
前言:生活富有百态,人每天除去8小时睡眠,还有16个小时是醒着的。每天接受各种信息的不断轰炸,总有什么会在心里留下痕迹。并非我们输入少,而是我们心躁,既不懂得静下心来品味这些信息,又不懂得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静静地反刍这些信息。
原文:
很多时候,我不想写作,这一点总能在许多简友那里得到共鸣,“不想写作”,“没有什么话可以写”“不知应该写什么”……
此刻,我坐在电脑桌前,脊椎不知什么时候落下病根,时时隐隐发麻。我只能躺下来休息,举着手机还能玩简书。
我开始想写点什么,虽然不太想写,头脑中没有成形的思想。可是静下心来沉思,就有话语一点点浮现上来。
当我们不想写作,没有灵感的时候,其实还可以高效写作!不想写作是一种什么感觉?
要么是一种直觉上的无聊和烦躁。
要么是就是想“写点什么”,但是从肚里搜索一番,发现没有什么可说的,点子倒是很有可能有一些,但是只有孤零零的只言片语,再也无能为力去丰富一下,干涸,荒芜,枯竭,衰败……,也只能作罢。
还有一些点子倒是丰富,但是都老掉牙了,自己能写,别人都能写,心里能想到的那些话,还不等说出口,自己想想就先吐了。
不想写,实在是一种内在枯竭的外露。
当我们不想写作,没有灵感的时候,其实还可以高效写作!在我看来,写作最大的敌人,读书少固然是重要原因,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浮躁,焦虑,急切的欲望,让自己的心灵受到蒙蔽。
比如我现在,本来是比较烦躁不想写的,但是一旦安静下来,开始审视这种情绪,也就有了一些体会开始一点点浮现出来。
生活富有百态,人每天除去8小时睡眠,还有16个小时是醒着的。每天接受各种信息的不断轰炸,总有什么会在心里留下痕迹。并非我们输入少,而是我们心躁,既不懂得静下心来品味,又不懂得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静静地反刍这些信息。
佛家也说 "静能生慧,慧能生智。"
《大学》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可以说,静是安定、思虑和有所得的基础。
道家言:"灵台清静,静能生定,定能智慧生 .”�
佛,儒,道对于“静”的推崇,足以说明,静对于智慧的生发,是何等的重要。
当我们不想写作,没有灵感的时候,其实还可以高效写作!一个人只要心不静,那么有关写作的几种能力都要受到必然的折损。
比如,内省自查,自我观照的能力,对外界的洞察力,思维辨识能力,对语言的敏感度,这些都要受损。
所以,我们要学会利用“静”的力量。
(我喜欢研究写作,喜欢这方面信息的朋友可以互关,一块交流……)
不想思考,不想深挖未知,也是一种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