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疲倦的写作背后——高仁斌和他的文学创作

2019-03-14  本文已影响0人  骇伦小朋友

刘安龙

  从2009年10月到2014年6月,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高仁斌陆续推出《富顺:另一种阅读方式》《豆花:一座城市的浪漫主义》《尚城时代》《偶然之约》《读城笔记》五本个人专著。也就是说,平均不到一年就推出一本书。从我国传统意义上的文体四分法看,这些个人集子涵盖了除戏剧之外的所有体裁。据我掌握的信息,这在全市都是十分罕见的文学现象。这是怎样一种努力,怎样一种自加压力啊!并且,这五年是他个人工作任务更加繁重的时期,前面两年任职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分管着多项工作;后面三年任职县文体广电旅游和新闻出版局局长,有着多少棘手的工作需要他梳理和推动。事实上,他在这个局长任上做了太多前任们该做想做却没有做成的事,领导和社会各界都给予了肯定。据我个人所知,他白天的几乎全部时间,都奉献给了这个职位。那么,这蔚为大观的五本个人专著,就是他这五年点灯熬油的收获。他理应收获,因为他是如此勤奋。事实上,2014年至今的近两年时间里,他又应邀在《自贡日报》副刊开辟专栏,创作出数量可观的作品。他在工作之余,继续奔跑在这条路上,毫无停下笔头的意思。这样的同志真是值得大家学习。

  在这里,我想谈谈他的散文随笔和小说创作。

  《富顺:另一种阅读方式》,这是一系列关于富顺历史、山川、风物、美食的文学抒写。也许,在富顺这片历史上才子如云的土地上,从来都不缺文字的记录者,但仁斌显然不满足于资料性质的收集,他对富顺的地方历史文化有着自己的理解。长期的地方文化的浸润,广泛的大量的相关阅读,开阔了仁斌的视野,他果断抛弃了前辈们旧有的思考和创作惯性,以自觉的责任担当,用文学的灵性抒写,为富顺打造出了一张拿得出手的靓丽名片。另一本书《豆花:一座城市的浪漫主义》,亦是如此。

  在《富顺:另一种阅读方式》里,首先是题目制作的“这一种方式”。在深入挖掘“井盐文化”的第一章,我们读到这样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标题:《井盐:那些流淌的血液和繁华》《做牛比做马更风流》《遥远而生动的职业》《买官的苦恼》;在“才子文化”的第二章,题目的制作继续彰显个性:《才子是一个美丽的江湖》《我们主要是想给领导汇报一下思想》《被暗恋着是一种幸福》;作为一张城市和旅游文化名片,为许多读者津津乐道的是第三章——“美食文化”:《豆花:一座城市的花样年华》《光荣的坨子肉》《牛皮菜的快意人生》《泡盐蛋:平凡日子里的甜蜜》;在第四章“风物”篇中,文学的诗意抒写,改变了传统的旅游推介表达,我们读到的是充满诗意的标题:《文庙:与才子有关的豪情》《西湖:像下午茶一样富有诗意》《凤凰山庄:幸福是如此的触手可及》《后街:委婉地吟诵或者抒情》《村庄:因为美丽所以动人》等等。

  在表现手法上,尤其是文字组合上,作者独具匠心却又好像是信手拈来,不得不佩服其深厚的文字功底和与时俱进的时尚学养。在《富顺:另一种阅读方式》里,我们经常读到独辟蹊径却又贴切自然的比喻和拟人句子,我以为这是这本书在文字表达上最成功的地方之一。比如:“在物质贫乏的年代,谈论美食和谈论美女都是一项高档甚至奢侈的娱乐活动,相当于今天的高尔夫球,有发言权的人并不多。”“农历的正月,青菜们按捺不住地进入了青春期,成长得近乎失去理性。”“滑肉和汤就像一对体贴的夫妻,相互厮守而又保持着必要的客气和尊重。”这样精彩的比喻和拟人句子在本书中俯首即拾。

  其次是语言风格,仁斌多年的散文随笔实践,已经形成了晓畅而略带调侃幽默的风格。风格形成是一个作家成熟的标志,来之不易,要保持并使之更臻完美。

  《尚城时代》是仁斌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倾注了他不少心血。作为率先连载这部长篇小说的《富顺文学》的执行主编,我有幸抢先读完这部小说。这部小说的意义在于,它贡献了一位新的人物形象:柳一飞。时代背景为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左右,柳一飞居住在城中村,即将成为失地农民;他是一位以客运为生的三轮车夫,但他不为世俗的生活所累;有文化品位追求,他业余爱好摄影还加入了县摄影家协会;他能量强大,成功组织起了骑游协会;但他还是在城市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作者的努力,曲折地有了一个较为圆满的结局。但是,我不知道这样的结局,是否完成了作者的创作初衷。作家高仁斌因为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所以得心应手,收放自如;细节生动,有的地方甚至让读者捧腹大笑。

  仁斌用《尚城时代》这样的探索向社会表明,社会的艰难前行中,文化不可缺失,小人物不可忽视,小人物见证大时代。最伟大最辉煌的时代,更应该是最人性的时代。

  按照新的年龄段划分,仁斌还是一位青年,已经取得如此成绩,前途不可限量。作为长者,希望仁斌勤奋耕耘的同时,注意身体,尤其要少抽一点烟,只要身体好,我相信,好作品一定能在他的笔端诞生。

来源:高仁在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