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少喝鸡汤多做事!
上面这段话是不是觉得飘来一股浓浓的鸡汤味?
这句话出自苑子文苑子豪《穿越人海拥抱你》,而这类似的话,就是典型的鸡汤文。
鸡汤文作者擅长用一些鼓励的字眼来温暖人心,针对的人群大多数是处在迷茫期的高中生。大学生和社会人也有,但是相较之下是少数。
曾经,我也是一名狂热的鸡汤文爱好者,非鸡汤文不读,买过很多励志书籍,见过很多煲汤能手,我到现在还能找到曾经摘抄过喜欢的文字的小本本,当时抄的时候,真的是一字一句的抄,每抄一个字,就用力的读一个字,每一个字都透露出内心的炙热以及对当下的不甘。
高三的一整年,我都是靠着鸡汤文过来的,不知道那个时候为什么那么愚蠢,为了看一本书,半夜打着台灯也要看完,好像灌溉过后,第二天就会有无限动力再支撑我做完十张试卷,也不会感觉疲倦。
我还记得我最喜欢看刘同和苑氏兄弟。我曾经在听不懂的数学课上,看完了整本的《我们都一样,年轻又彷徨》,然后就给了我一种错觉——以为努力就真的可以考上清华北大。
现在回想起来都会自己嘲笑自己当初怎么会有那么幼稚的想法。也曾经受到过刘同的鼓舞,那本打着台灯看完的书,就是《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但是毋庸置疑的是,成功的人才有资格写鸡汤,苑氏兄弟就是最好的典范,年纪轻轻,双双进入北大,写书出了名,护肤品也买的很好,迷他们的那段时间我也买过,不得不说挺贵的,一支洗面奶花了将近200一个月就用完了,但是一点都不心疼,这可能就是所谓的迷妹吧。
不久前他们好像研究生也毕业了,每年固定的出一本书,拿着不菲的稿费,而且还进军影视圈,千玺的新剧《艳势番》就有苑子文,可以说是人生赢家了。
只是,逆袭的人生不属于我,好运气也不属于我。
2作为一个快要踏入社会的大三学生,我在刚进大学不久就已经不看鸡汤文了。
到了上大学的年纪,就真的不适合再看鸡汤文了,偶尔的放松是可以的,但如果一天到晚抱着本鸡汤看,就无疑是活在虚假世界。
因为到了大学,就会知道,最重要的东西,是money,无论是努力学习还是勤做兼职,还是像我一样天天做白日梦想成为作家,最终目的,都是想变有钱,过上不愁吃不愁穿的生活。
我不是质疑鸡汤文的世界,而是真正看清了自己处在什么样的位置。
所以,我能做的事情就是笨拙的在电脑前面码字以及尽量美化自己的简历。我必须给自己留条后路,如果写字这条路行不通,我还是得走向那条拥挤的大马路。
就比如旅游这件事,可能在很多文章里都出现过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字眼。
我以前最喜欢看《青年文摘》最后两页的彩版,那个长的并不漂亮的姑娘可以全世界各地的旅游,还可以上大刊,我不知道多羡慕多向往她去的那些城市。
但是当我回到现实,我才发现,我一分钱都没有,谈屁的旅游。但是我还是有一个大学一定要出去玩一次的梦想,只是我憋在心里,谁也不说,然后默默的攒钱,每个月从生活费中抠500块出来放入另一张卡上。然后每个月做几次兼职来保证自己的生活开销。
我向往有海的城市,但当鼓浪屿或者垦丁这些美妙的地方和攒钱这个词联系起来,就显得很扫兴和庸俗。
对于一个穷学生来说,攒钱是必经之路。
3我读的书也从短篇励志散文集变成了小说。
而这本吸引我的小说就是亦舒的《玫瑰的故事》,大家不愧是大家,用词精确,情节流畅,为这本小说,我连跑了三天图书馆。看完之后竟有醍醐灌顶之感,我觉得从此我的“戏路”可能就要转变了。
后来,我连读了亦舒的十本小说,有的不及《玫瑰的故事》优秀,情节也难以避免的重复,毕竟亦舒300多本小说。
再后来,我觉得我需要看更加深刻的东西,于是就去看了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和《第七天》,我后悔没有早一点读余华的小说,看完之后觉得如果有一天,我能写出这样深刻有营养的小说,那便此生无憾了。
我有一个当作家的梦想,我真的被人笑过,也被人说无知和天真,被人笑的时候我窘迫到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但可能是我伤口复合能力太过优秀,第二天就忘记了被人嘲笑时的窘境。
这个梦想一直处于萌芽阶段,到大二才被我真正确定。于是我写,我投,我不管别人的眼光,虽然都没中,但好歹是写了嘛,总比不动手要强。
鸡汤文被人称作“毒鸡汤”,是因为看多了真的会中毒。我们不断的反省,不断的缓冲,却还是没有开始付诸实践。
然后这一缓冲,四年过去了,进入社会,傻眼了,被拥挤的人流和激烈的竞争吓回了家。
大学生所处的位置很尴尬,一面是学生,一面是社会人。做学生的时候想进入社会闯荡,做社会人的时候又觉得太苦太累想回去做学生。
但无论怎样,大学生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成年人,有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理智应该胜过情感。不要在图书馆看鸡汤文的时候满腔热血,真正投入工作的时候就像一根蔫了的稻草。
最后给所有的大学生一句忠告:少喝汤,多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