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因必有果
随机:指不预设立场,没有特定的对象。
非随机,即特定的选择。误杀和谋杀,只是在主观意识上的差别,对造成的犯罪事实同样要付法律责任。
纵看文中的这个故事,犯罪案件的破解,在谜团一步步地揭开的时候,发现每一个案件的始末都有着因果关系,有始就有终,如同蝴蝶效应的影响,当年渺小的一个行为,都有可能在未来改变很多的人和事。
故事用一段话来解读。
在第一个《梦境追凶》中,阮岚岚的父亲阮崇刚为了摆脱王强的要挟,试图杀了王强,反倒被误杀,在临死之前,告知女儿,试图用自己的死来牵制王强,让妻女摆脱对方的勒索。且不曾想母亲高玉荣的伤造成植物人的事实,让阮岚岚的内心产生了异动,试图用刘雨泽这个人物的线索引导警察调查的视线,保护唯一的亲人,亲身父亲王强。
在《索魂》这个故事中,父亲的死,好似打破了一家人的平静,少了一个平衡的制高点。而母亲的死,让家庭中不和谐的关系,变得更加的扑朔迷离。到底是自杀还是他杀,成了迫切需要解开的谜团,而现场没有别人,兄妹三人则成了最大的嫌疑。
在《盛开的红豆》中,商盛开为了保护妻儿在对方不设防的情况下杀了鲁克斌,不再受对方多年的威胁和欺负,不曾想儿子看到了他所做的一切,并做了善后。牛红豆则是为了让丈夫在最后的时间里没有任何的遗憾,才有开头的举报。
在这三个故事中,人物关系都围绕在家庭之中,父母可以为了子女隐忍、受尽非议,子女又何尝不是呢?只是在任何的关系中都是相互的,并且让对方都能感受到彼此的内心,而中国式家庭的不善表达,才有了更多的误会。
如同文中的描述:“家人的定义,应该是这世界上最深奥的东西。”谁又能说得清道的明呢。
尤其是《索魂》中老太太对三个子女如果能做到一视同仁,平心对待,或许就没有女儿的离心和试探,也就不会酿成苦果。只是误杀也是杀,都将接受法律的制裁,只是可惜了一个年轻人。
是对是错,有时就是一念之间的偏差。回头是岸,那也不过是一种救赎,但依旧抹不去事实的发生。
《梦境追凶》的这个故事,报案人以亲人托梦的说法,把我们带进一个谜团中,逐步揭开了案件的过程。
一开始,很怀疑托梦的说话,我们都生活在知识的信息时代,关于梦的解析,生活中心理学常识或多或少的渲染下,对梦的认知有了更深的认识。
其实,慢慢地我们都认识到,梦是我们潜意识中对外界的反应,内心的侧写。如果非说托梦的话,我倒是希望有个人可以真的托梦给我,让我再看看她。
在《梦境追凶》这篇中关于公众号文章描写的部分,说实话更让我感兴趣,主要还是对时下公众号特点和趋势写得特别的贴切。
以前关注一些公众号的文章,更多的是因为文章的内容,喜欢作者的文笔或风格,或与工作技能上的小知识,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阅读。
然而,如今很多公众号已经没办法维持它原本的纯粹,就像文中说的那样,不断地卖热点,吸引大众的眼光,拼流量博出位,但归根说到底与它背后的定位有着很大的直接联系。在商业化的背景下,流量即意味着钱,这也是无可厚非的趋势,公司需要盈利,员工需要养家,各行各业本着生存的目的保持运营,尤其是在疫情的大环境下,变得更加的突出。
那些一直保持初衷不改,坚持走下来的公众号来说,尤其的弥足珍贵,同样也希望他们可以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