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21天养成一个习惯其实是一个骗局

2022-01-13  本文已影响0人  芳芳的读书时光

【芳芳小课堂】——Day43

2022年第4篇文章

今天学习《掌控习惯》的第三定律:让它简便易行。以下是我的践行清单。

01 习惯的培养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重复的次数

好习惯是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的东西,为了养成好习惯,我们会做各种努力和尝试。我们听过21天养成一个习惯,也听过一万小时定律。不论是21天,还是一万小时,强调的都是养成习惯的时间,然而如果我们真正想要掌握一种习惯,关键是从重复开始。

习惯的形成是一种行为通过重复变得越来越自动化的过程,你重复活动得越多,你的大脑结构变化得也就越多,从而能更高效地进行那项活动。因此,重复是建立习惯最重要的因素。

我们来看这个图片,横轴是重复的次数,纵轴是自动性的变化。随着重复次数越来越多,到达C点,超越了习惯线之后,就可以不假思索地自动完成这个动作,就此形成了一种习惯。

这张图是一个人养成了每天早餐后步行十分钟的习惯。随着重复次数的增加,自动化程度也会增加,直到行为尽可能简单和自动化。

因此,就习惯地培养而言,不在于时间长短。不管你连续做了21天,30天还是300天,重要的是你这种行为的频率。你可以在30天内做两次,或者200次。起决定作用的是频率。你当前的习惯已经在重复了数百次之后被内化了。要养成新习惯需要同样的频率。你需要把足够多的成功尝试串联起来,直到这种行为牢牢嵌入你的头脑中,使得你超越了那条习惯线。

02 让习惯简便易行的两个法则

第三定律的两个重要原则是:最省力法则和两分钟法则。

(1)法则一:最省力法则

第一个法则是给习惯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

我们人类的天性就是遵循最省力法则:当在两种相似的选项之间做决定时,人们自然会倾向于需要最小工作量的那一个。我们被激励着避重就轻,只做容易的事。因此,习惯需要的能量越少,它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比如,玩手机、看电视这样的习惯占据了我们很多时间,因为他们几乎不用费力就能完成,做起来方便极了。相反,如果习惯需要的能量越大,它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小。

利用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降低与良好习惯行为相关的阻力,让好习惯容易养成;同样也可以通过增加与不良行为相关的阻力,让坏习惯难以养成。

为了养成读书和写文章的习惯,我在房间我经常待的地方:书房、飘窗、阳台,都放了书,每当自己在这三个地方时,都能看到书籍,这个环境会促使我去打开书阅读。对于孩子培养阅读习惯,我同样也用了这个方法,在客厅、飘窗、床头前都给他放置了属于自己的书架,这样一方面能让他有归属感,另一方面方便他随时都能拿到自己想看的书。

关于写文章,如果我计划好了第二天要写文章,前一天晚上我会把笔记本开机,然后打开印象笔记,这样第二天早起做到书桌前就可以直接写,做起来更容易。

(2)法则二:两分钟法则

第二个法则是让习惯容易开始。这个原则和微习惯策略不谋而合。

在《微习惯》中提到:

如果你想养成跑步的习惯,可以为自己制定每天跑步3分钟的目标;

如果你想养成写作的习惯,可以为自己制定每天写50个字的目标;

如果你想养成看书的习惯,可以为自己制定每天看一页书的习惯。

在《掌控习惯》中提到的两分钟版本有:

“每晚睡前阅读”变成“读一页”。

“做30分钟瑜伽”变成“拿出我的瑜伽垫”。

“复习功课”变成“打开我的笔记”。

“整理衣物”变成“折叠一双袜子”。

这两本书中给出的策略是一个原理:让习惯容易开始。

我们读书会中要求大家每天写20字的感悟运用的就是这个原理。习惯的养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只要它开始的难度非常小、需要消耗的能量也很小,那它就容易养成。

03 三个方法可以让好习惯不可避免,坏习惯难以养成

(1)方法一:创建承诺机制

承诺机制是指你当下的抉择左右着你未来的行动。这是一种锁定未来行为、约束你养成良好习惯、迫使你远离不良习惯的方法。

创建承诺机制有很多方法,比如通过购买小包装食品来减少过量饮食;设置信用卡限额,防止自己过度消费;通过强制自己买一件物品就扔一件物品,从而做到断舍离等等。

承诺机制使得坏习惯在当前变得难以实行,从而提高了你未来做该做的事的可能性。

(2)方法二:一次性抉择

一次性决策需要事先付出一些努力,但他们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创造越来越多的价值。

书中给出了一个一次性抉择的清单,大家可以看看。

(3)方法三:让技术为你服务

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对我们既有利,也有不利。我们可以利用它有利的方面,让我们的生活自动化,从而腾出一些时间和精力用在技术还帮不上忙的地方。比如,用洗衣机、洗碗机来洗衣服和洗碗;用语音备忘录来记录或录音,以防止自己遗忘;用自动扣款业务来做储蓄等等。

总结:重复是养成习惯的最重要因素,为习惯提供便利的环境,并指定微小的目标,能够让习惯容易进行。关于养成习惯,你有什么观点和想法呢,欢迎你留言分享。

结束语:育儿也是育己,在育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和孩子共同成长,并且始终保持终身成长。如果你喜欢读书,欢迎你来加入我们。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