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井冈山双雄王佐、袁文才被冤杀始末

2018-07-17  本文已影响306人  大漠孤烟直123

    1930年2月24日,经过革命改造后参加共产党并坚持井冈山斗争,对党的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袁文才、王佐,不是战死在对敌的疆场上,而是牺牲在自己人的枪口下,成为中国共产党内部最早被错杀的红军高级将领。袁、王被错杀,是革命史上一个悲剧。造成这个悲剧的原因错综复杂,形成悲剧的过程更是跌宕起伏。

井冈山双雄王佐、袁文才被冤杀始末

一、中共六大会议精神是导致悲剧的起因

    1928年6月,在莫斯科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六次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关于苏维埃政权组织问题决议案》,这是中共六大的纲领性文件。这个文件规定:“与土匪武装类似的团体联盟(指与其结成统一战线的联盟),在武装起义前可以利用,武装起义后宜解除其武装,并严厉镇压他们。他们的首领应当作反革命的首领,即令他们帮助武装起义亦应如此,这类首领均应完全歼除。”中共六大的决议为袁、王的组织形式、武装力量进行了武断定性,埋下了错杀袁、王的祸根。

二、土客籍矛盾是造成悲剧的重要原因

      土籍的本地人和数百年前从北方迁移来的客籍人之间有着很大的界限。在当时的井冈山地区,大约有20%的土籍(原住民)占据了大量的土地,80%的客籍(外来人口)被迫成为佃农,受到土籍豪绅的压迫。而王佐、袁文才,作为客籍的领袖和以龙超清、朱昌偕等土籍代表为主的湘赣特委之间矛盾由来已久。毛泽东率部上井冈山之后,采取了组织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矛盾。1929年,毛泽东率领红军主力离开井冈山之后,湘赣边界特委与袁、王的矛盾开始显现,互相之间关系恶化。当时湘赣边界特委工作报告中提到:“现在土匪问题更加严重,袁、王对我们现在处处怀疑,亦与我们的关系处处恶化。加速急谋解决土匪首领,应是边界刻不容缓的工作。”由此可见边界地方党组织早对袁、王二人深恶痛绝,埋下杀机。

三、袁、王部队的一些不良习气,是导致事态恶化的主要诱因

    袁、王及其部队虽然被改编为红军,但是许多人自由散漫,组织观念淡薄。袁、王二人性情高傲,只信仰个人,不信仰组织。看不起当时的宁冈县的县委书记龙超清和永新县委书记王怀,认为他们二人年纪轻轻,本事不大。袁、王还曾当着部队和特委县委的面说过违反组织纪律的话。甚至袁文才在1929年2月私自从赣南离开部队跑回井冈山。

四、彭清泉片面决策是冤杀袁、王的直接原因

    1929年下半年,中央巡视员彭清泉作为中共中央委派的巡视员到湘赣边界巡视工作。偏听偏信边界特委、县委的意见,在遂川于田联席会议上,通过了武力解决袁文才、王佐的决议。

    1930年2月下旬,袁文才和王佐接到通知,要他们带着部队火速赶往永新县城,一方面参加边界特委会议,另一方面部队要升编为红六军第三纵队。24日深夜,红五军第四纵队会同地方部分赤卫队,趁着夜幕将在永新城里等候改编的袁文才、王佐部队团团包围,士兵在睡梦中被缴了械,个别反抗者当场击毙。熟睡中的袁文才走出屋子想看看发生了什么事,便被埋伏在屋外的边界特委书记朱昌偕举枪射杀。王佐听到枪声从后窗跳出,在一片追杀声中慌不择路跃入一条河流,但在游到一半时溺水而死。

井冈山双雄王佐、袁文才被冤杀始末

后记1

      袁、王被杀后,袁文才的部属谢角铭和王佐之兄王云龙率领部分士兵拼死突围,在死伤多人后终于突出了永新县城。走投无路之下,全部投降国民党蒋介石,立即带着大批国民党正规军扑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由于他们熟悉地情、民情,也通晓我军的作战方式,我军开始处处被动挨打。最终,坚守两年四个月的井冈山根据地彻底失守。

后记2

      建国后,两人被追认为革命烈士。1965年5月,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时,还特意会见了袁文才、王佐的遗孀,对袁妻谢香梅说:“袁文才、王佐不在了,他们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