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旧炉灶引发的溜号
2019-09-21 本文已影响0人
Tupoer
看着地板上换下来的,收废品的说只值5块钱的旧炉灶,我的思绪开始乱蹦:
它怎么才只值5块钱呢?
炉盘上的铜也不止这个钱吧!
炉盘上的铜应该是黄铜吧,黄铜没有紫铜值钱。
小时候曾经在放学路上捡到一块铁板,大约一斤多。当时心里窃喜,心想一定值很多钱吧。后来一问,就值几角钱,挺失望的。
黄铜,小时候经常跟奶奶要清朝的“铜钱”,是黄铜材质的。拿去做毽子,许多铜钱都被踢碎了。之后再去跟奶奶要。
“铜钱”,小时候勤工俭学,经常捡些废金属卖钱。一次在水沟里捡到一枚铜钱,也是那种乾隆顺治通宝,都不值钱。但这枚铜钱还是被比我大的孩子给抢去了,因为知道它不值钱,所以也没怎么生气。不过这件事还是记忆犹新,清晰记得是在水沟的哪个石头缝里发现的,现在都能找到那个大致位置。
这是因为今天换掉的旧炉灶引发的溜号,我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溜号”。任何事都会有这个情况。
不知道是不是大多数人都有类似的经历。我会因为这种不自觉的溜号感到苦恼!
因为,它占去了大部分思考时间,确一点儿价值都没有。
我感觉,自己每天都很忙,与这个“溜号”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它降低了做正事儿的效率!
经常刻意地改变这种状态,许多年了,大多数是“溜号”胜了。
不过,有一点欣慰的是,在看书学习方面注意力有所改变。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书,基于某种目的,我能够集中注意力学进去了。
虽然“溜号”很强大,不过经过多年的斗争看到了“星星之火”,我仿佛看到了希望。未来的路还很长,继续长征。
(真心感觉有点对不住95班的战友们!不点评,又不回评。要真诚地说一声对不起!
近段时间的感受是,上文提到的“星星之火”就是我成长路上的“救命稻草”。
这种感受源自于核聚老师公用号文章,可能属于心理学能解释明白的现象——如果“星星之火”这件事坚持下去做成了,我能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