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书读书

心理学与佛学可以擦出什么火花

2018-11-07  本文已影响59人  世彦心理

佛学,自汉朝传入中国就与中国文化不断发生碰撞,最终形成了中国本土化的佛学流派,如为人熟知的天台宗、华严宗和禅宗等。

自此,佛学也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为民众的心理和精神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滋养。

这一滋养就是两千多年,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许多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我们看到某个转换行业的人,会说“这个人是半路出家的”。

心理学,亦舶来之品。然而,比起佛学,心理学科却是年轻至极,甚至只能算一个初生的娃娃。

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冯特教授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1895年,奥地利的弗洛伊德出版了《癔症研究》一书,从此开创了名震江湖的精神分析学。

只是,这都不过是区区一百多年前的那些事儿。

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确实,心理学有着悠久的渊源,著名心理学史家墨菲说过:“世界心理学的第一个故乡在中国。”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高觉敷先生更精确地描述道:“和西方古代不同,中国古代没有心理学的专著,但有丰富的心理学思想。”我想,在中国佛学之中,必有“这丰富的心理学思想”一席之地。

但令人奇怪的是,在高老1985年主编的第一部《中国心理学史》中,并没有佛学与心理学的相关内容。

华南师范大学、澳门城市大学申荷永教授(高老的弟子)在文中写道:“我当时曾问高觉敷先生,‘为什么不把佛教与心理学专列一章呢,难道佛教与心理学没有关系吗?’

高觉敷先生说,‘不是没有关系,而是太有关系了……尽管佛教与心理学关系密切,但遗憾的是,心理学界中难得有人能胜任撰写这样的内容……’

时至今日,情况当然有所变化。中国之传统文化得到不断挖掘,心理学与佛学的对话也在不断深入。

华东师范大学徐光兴教授所著的《心理佛:东方的智慧与启示》(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规划图书,《心理学与中国文化》丛书之一)便是一个明证。

徐光兴《心理佛:东方的智慧与启示》

徐光兴先生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留日、留美,对东西方文化均有深刻的经验与研究,他在2004年便著有《东方人的心理疗法》一书,此书多次修订再版(如《心理禅:禅学与现代心理治疗》,2013)。

而此次徐先生的《心理佛:东方的智慧与启示》一书,更是扩大了作为一名心理学家看待佛学的视野,不仅仅详细论述了禅修疗法的理论与技术,还精心阐述了菩萨精神(即自觉觉他)、菩提心的修习、清净心的培养,以及《法华经》中的譬喻(一种助人的方便智慧),等等。

此书从佛理角度来阐释人生的痛苦与烦恼,如命运的无常、生命的执著、众生的见思惑,并结合禅学疗法进行心灵的疗愈。这实为一种中国本土化的新临床心理学观。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拼命地吸取西方心理学的营养,差点忘了中国的心理学什么。

实际上,中国文化本身有着十分强大的慰藉精神和疗愈心灵的力量,佛学中提倡的为众生去痛苦、谋幸福的修行,实为中国本土化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千百年来,佛学在中国的本土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徐先生的《心理佛:东方的智慧与启示》则为心理学的本土化展现了令人欣慰的成果。

此书出版之际,美丽的苏州西园戒幢律寺正在举办第五届“佛法与心理治疗”论坛。全国各地的心理学专家与佛学法师齐聚一堂,多次碰撞与切磋之后,他们的交流越来越深入,他们的融合也越来越紧密。

心理学与佛学,两者都是探索人类精神世界的学问;两者的联姻,将造福于人类的发展和文化的复兴。我们期待以后有更多这样的对话出现,有更多这样的著作诞生!


作者简介:郑世彦,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心理学编辑,心理咨询师,著有《看电影学心理学》,译有《存在—人本主义治疗》《生涯咨询》《现实疗法》《选择理论》《心理学史》《不完美的父与子》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