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TV的历史回顾及发展分析
IPTV(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即网络协议电视,是一种利用宽带网,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技术于一体,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视频服务技术。其直播、回看、时移三大功能,将原本线性传输的电视节目变成了非线性的节目流,用户可以自己挑选节目而非收看节目,这对于传统有线电视用户的收视习惯来说,是一种巨大的颠覆。
从IPTV的发展历史来看,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探索阶段:2004~2008年
我国的IPTV业务最早开始于2004年,由黑龙江联通(原网通)和上海文广百视通合作,在哈尔滨推出IPTV业务试点,随后扩展到中国其他省市。IPTV在发展之初,受制于政策、牌照等因素的影响,步履艰难。据有关方面统计,2005年至2010年期间,中国电信IPTV业务被广电总局叫停达15次。
面对阻力,中国电信在IPTV业务上采取了借政策春风,在合法试点地区抓住机遇快速发展用户规模,非试点地区低调务实地发展实施用户基数的策略,将IPTV与宽带业务紧密捆绑快速发展,而中国联通IPTV被广电叫停后,其IPTV业务便陷入了停滞阶段。
启动阶段:2009~2012年
在迈过2008年的发展拐点后,2009年迎来了中国IPTV产业发展的图变之年。在这一年中,无论是国内的宏观环境还是IPTV的具体市场,都伴随着整个产业的变革而不断成长。2009年4月10日,《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发布,首次明确提出“支持IPTV(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新兴服务业发展”。2009年5月19日,《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首次对广电和电信的双向进入问题做了明确指示,要求“落实国家相关规定,实现广电和电信企业的双向进入,推动‘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2009年相关政策的发布,是对IPTV产业发展的肯定。2009年12月,依托上海电信和上海文广的合作,上海成为全球首个IPTV用户规模过百万的城市。
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国务院三网融合政策的颁布,让IPTV的发展借势崛起,成为最大赢家。随着2012年三网融合第一阶段完成,IPTV业务各地走势良好。截至2012年底,全国IPTV用户超过2300万,用户超过百万的省市有江苏、浙江、广东、上海、福建、安徽、陕西。江苏IPTV用户数超过416万,上海IPTV用户达178万户,其中高清IPTV用户超过42万户。
推广阶段:2013~2017年
2013年,电视回归大屏,盒子拥抱运营商,IPTV播控平台积极推进,三网融合更是正式迈入推广阶段。2013年8月,国务院《“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正式颁布,中国将迎来百兆高宽带时代,而这也为IPTV的快速发展埋下了伏笔。
根据工信部最新的数据统计,截止2017年5月,中国IPTV总用户数已超过1亿户,成为全球最大的IPTV地区。1-5月净增1372万户。而有线电视2017年一季度用户总量降至2.51亿户,环比减少172.8万户。
突破阶段:2018~
在站上1亿户的台阶后,在面对老牌有线电视模转数的余威尚存、OTT互联网盒子的风起云涌、新兴智能电视的虎视眈眈的情况下,IPTV业务又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转折点。
当前问题与困境
IPTV业务经过前述三个阶段的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时至今日,也暴露出了诸多发展的问题和困难。
行业发展瓶颈的即将来临
不管是DVB、IPTV或是OTT盒子,都需要在电视机上切换信源才能收看,而新的智能电视机开机即能能够直接展示各种内容和应用。如果经营得当,将扼杀各种盒子于无形。而目前智能电视机的市场存量已经超过1.5亿台,且正以每年4000-6000万台的速度淘汰老式CRT电视和功能平板电视机。智能电视能否有直播,事实上也只是一个政策问题,而非技术问题。
尽管IPTV发展迅猛,有线电视用户下滑难止,但是并不意味着IPTV终将取代有线电视。有线电视在经过模转数改造工程后,其应用功能上与IPTV相差并不大,以其价格的优势和用户的使用惯性,仍将保留一定量的固定用户。
在家庭宽带方面,增长量也面临瓶颈,全国已经达到了3.3亿户家庭的固定宽带装机量,毋庸置疑,实现家家通宽带的时间已经没有多久了。
在经历几年的狂飙式发展后,IPTV的用户也即将达到顶峰,单纯的用户红利即将消失。随着未来中国移动IPTV牌照的申请获得,针对共同的IPTV用户群体,三家运营商将难免会发生惨烈的用户争夺战。
利益驱动下的多方竞合
目前的IPTV架构是广电系负责视听内容的提供和播控,运营商负责内容传输和用户发展。从竞争力比较来看,电信运营商在产业运营竞争要素方面占有绝对优势,而广电在传统产业竞争要素方面优势明显,随着产业发展及网台分离,传统优势将受到威胁。
在政策的扶持下,广电体系建设了IPTV的总分播控平台,包括了中央平台和省级平台,力图保持对于IPTV的控制权。按道理来说,总分平台本是一家,但遗憾的是广电系统内部并没有完全站在一起。总平台和各个地方省级播控平台在对接时并不愉快。地方广电和运营商大多还能够以发展的眼光一起协商共同运营IPTV,但是总平台却总有一种横插一脚的态度,让地方广电在谈判中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各地三方协议的签署以及总分平台的验收迟迟未决,也与此不无关系。随着湖南IPTV集成播控平台通过验收,加上此前已经验收通过的江苏、四川、重庆、辽宁、广东等6省市,全国约五分之一的IPTV播控平台通过验收,但剩余8成的IPTV省级播控平台仍属于无照经营状态。
除了播控方之间的内耗,目前在省市落地过程中,还面临着多家牌照方与多家运营商之间的复杂组合关系,也涉及着多方利益的较量与纠葛。因此,在不同的合作情况下,用户发展的成果也存在差异较大的情况。以中部某省为例,该省的电信运营商IPTV用户已经发展到了400万,但是联通运营商的用户却仅仅只有5万,巨大的差距虽然和IPTV发展的时间以及宽带用户的体量有关系,但是同时也暴露出了不同运营商在发展IPTV能力上的差异。如何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协同发展IPTV业务,也是大家必须面对的一个复杂问题。
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激烈
近年来,我国固网用户增长速度较快。2016年的运营商年度报告显示,中国移动固网宽带客户达7,762万户,净增2,259万户;中国联通网宽带用户同比增长4.0%,达到7,524万户。中国电信固网宽带用户数达到1.23亿户,净增1,006万户。在2017年5月份的运营数据中,中国移动固网宽带净增为240.6万户,总数达9048万户;中国联通固网宽带净增5.1万户,累计达到7690.5万户;中国电信宽带净增76万户,累计达到1.2729亿户。可以看出,中国移动固网宽带业务保持强势增长,短短的几个月时间,中国移动固网宽带用户已经从7,762万户增长到9048万户,增长1286万户。目前,中国移动已经在固网宽带业务上已经超过了中国联通,并依然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直追中国电信。中国电信5个月固网用户增加2723万户,虽增长不及中国移动,但整体总数依然保持着领先地位。
中国移动虽然在固网宽带业务上快速发展,但其IPTV的发展路途中一直还存在一个难以逾越的牌照问题。伴随着申请IPTV牌照的请求一次次被驳回,中国移动也陷入了被动发展的局面。在各方都在振臂高呼,今年将迎来运营商IPTV发展的关键之年时,中国移动非但没有如愿拿到牌照,还被勒令要求整改,这让原本不太好过的日子更加雪上加霜了。虽然广电给中国移动整改IPTV业务的时间截止到了6月底,但是至今还没有披露整改结果。所以,中国移动即使卯着劲地发展宽带业务,也无法移除IPTV发展名不正言不顺的局面。但一旦牌照问题解决,以以往中国移动业务推广的强势力度来看,未来将迎来一场声势浩大的IPTV用户争夺战。
发展思路探讨
在新的发展背景下,IPTV业务也需要不断地推陈出新。我们认为目前来看,在多屏、终端、运营和平台等四个方面存在着以下的发展趋势。
大小屏联动是决定IPTV发展的新出路
视听产业红海搏杀早已进入血雨腥风的地步,IPTV在竭力分得一杯羹的同时,天花板也是隐约可见。守住大屏只是规定动作,大屏之外的用户争夺也成为IPTV产业关注的焦点。
手机作为移动终端,具有随时随地的特征,已经让大多数人须臾不可离开,其在操控灵活性、语音输入、社交互动等方面的具有明显的优势,IPTV应该和手机作为优势互补,通过小屏进行灵活操控,通过大屏获得优质播放体验。
移动互联垄断生活的当下,如何打通大屏与小屏的壁垒,将大屏的内容和小屏的互动紧密结合起来,决定了IPTV发展的未来,毕竟电视屏日趋显示器化,而手机屏却成为连通一切的工具。
VR、全景、互动视频将为IPTV带来新体验
随着中国网络带宽的不断加快,网络的承载能力大大增加,使得在传统直播、回看、点播的三大IPTV功能基础上,以4K、VR为特征的视频新技术将得以快速发展,获得更好更新更酷的体验。同时,机顶盒本身的处理能力也更为强大,传统的EPG的展现方式也将得到更大的扩展,更强的交互性、更灵活的展现技术将得到应用。
基于优质内容的精准化智能化的运营将是发展重点
在现有直播、点播、回看等基础能上,在电影、电视剧、综艺、短视频、等方面加大内容引入,建立与网络直播、游戏直播、网络教育、远程医疗等方面的内容合作,形成真正的海量的内容仓库。
在业务运营方面,以今日头条的个性化推荐为代表互联网产品,也为IPTV提供了解决,如何能比用户更懂用户,如何让产品更智能、更个性化、更多样化、更丰富化将是未来发展重点。同时,内容IP的价值凸显,热门剧作对于业务的拉动作用具有明显的效果,对优质内容源的引入也将占据IPTV发展的重要部分。
在节目运营编辑上,要能够根据热点,实现内容的快速更新,实现内容的灵活编排,能够根据类别、主题、标签等,实现内容的灵活组合,建立最新、最快的内容节目单。只有积极拥抱新技术,做好智能化的运营,才能从传统的播控运营真正走向内容运营。
针对移动互联网视频运营的高度智能化、精准化来说,要求IPTV必须立足于大数据基础上,建立千人千面的智能化推荐系统,熟悉掌控用户的此刻需求,并且创造用户的下一刻需求,熟悉用户的使用习惯,实现用户的个性化、智能化。针对一个家庭的用户年龄阶段的不同,实现观看用户的智能识别,实现一个能感知用户的盒子,为当前的用户推荐不同的内容。
分布式、大数据、微服务的技术升级将是新趋势
采用传统的中心节点->区域节点->边缘节点的三级架构,实行以中心节点为核心的模式,在满足分省市、多地市的差异化需求时,会碰到较大的困难,需要在应用部署方式、数据同步方式、服务接入方式等方面进行新技术的应用。通过分布式、微服务化的架构,建立大数据实时处理能力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