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悦读每日思考

如何阅读一本书?

2019-06-03  本文已影响53人  满1018

文/满

每一本书都有它独特的香味。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我们还愿意在枕边放一本书。可是现在我们真的太忙了。处理每天辛苦工作8小时,偶尔加班1小时,半小时以上我们在回家的路上。回家以后,我们还有聊了一堆琐碎的事情。终于,闲下来一口气,怎么也的犒劳下自己,追个韩剧、打个游戏、上个微信、看看抖音……洗洗睡觉,我们还有刷下朋友圈、给朋友圈点个赞……生活是不是少了些什么呢?还有时间在枕边放一本的书吗?

可是,你会担心自己的知识out吗?

不会呀。因为互联网的普及,我们简直飞驰在信息高速路上,节省了多少时间成本。碎片化阅读、快餐化阅读,适应了我们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知识面的维度可以延伸到过去难以想象的角落。所以,读书这件事好像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必要了。

“太多的资讯就如同太少的资讯一样,都是一种对理解的阻碍。现代媒体正以压倒性的泛滥资讯阻碍了我们的理解力。”

怎么阻碍呢?太过精心的设计、过于完整的呈现、思维难度的降低,使阅读者自然而然地接受包装过的信息,而不需要面对困难和努力,很容易整理出“自己”的思绪。

在信息大爆炸时代,缺乏独立思考的我们,或许很容易就变成了知识的搬运工,而不是吸收者。

有一些书,我们看不进去,是因为你和作者之间的理解力不匹配,作者的理解力远高于你的理解力。太容易读懂的内容,只能说明你和作者的理解力相当,而这种理解力在你遇见这本书之前,本身就具有了。

但是因为这样,你就舍重求轻吗?这可不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一本书有三个目的:

1.增加读者的资讯;

2.为了娱乐消遣;

3.增进读者的理解力。

而最有价值的恰恰是第三点。

仅仅停留在获取资讯、娱乐消遣的层面,对促进个人成长是有限的。只有一种方式是真正在阅读,那就是让一本书向你既有的理解力发起挑战,在没有任何外力的帮助下,你也想要阅读。即使有读不懂的地方,只凭内心的力量,反复咀嚼文字,从一个陌生的概念到清晰地理解,包括不查询百度等搜索引擎,完全依靠自己的思考能力。这样的阅读才是对既有理解力的提升。

这种看上去很难的方法,也可以叫做“精读”,完全是由内到外,破茧而出的主动式阅读。唯有这样的阅读体验,才是告别平庸的阅读,因为我们的使命就是阅读好书,自我成长。

有人说:“为了获得资讯、为了娱乐消遣而阅读,是读书人,为了增加自己的理解而阅读,是读过书的人!”愿我们努力成为读过书的人!

那么如何主动阅读一本书呢?提供两种“神器”:

1.提问题。(这本书到底在讲什么?怎么说的?说的有道理吗?跟我有什么关系呢?)多问几个为什么。

2.烂笔头。(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书上做笔记是表达你与作者之间相异和相同的观点,是对作者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提高。)

划横线的笔记其实是苍白无力的。我们做笔记,最重要的是划出重点后,对前后语言逻辑,每个字的不同含义的转化,能够与作者找到共通的词义。什么是共同的词义呢?就是能够触发自己认知,得以思维发散,去印证、补充作者的观点,从而丰富自己的阅读认知。

如何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力呢?

首先我们一定要制定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书,而且要越早知道越好,最后早在你开始阅读之前就先知道。

了解书名、序言、简介等,书籍主要分:虚构小说类;传达知识、说明性的论说类。

我们想要学习什么?先好好思考我们要选择读哪一类书籍,然后考虑这边书能不能提升自己的不足的地方,与书达到共识,成为书籍的作者的交流和沟通无阻的朋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