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Linux知识概要

2022-06-19  本文已影响0人  yohim

操作系统

Q:什么是操作系统?

  1. 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简称 OS)是管理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的程序,是计算机的基石。

  2. 操作系统本质上是一个运行在计算机上的软件程序 ,用于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

  3. 操作系统存在屏蔽了硬件层的复杂性。

  4. 操作系统的内核(Kernel)是操作系统的核心部分,它负责系统的内存管理,硬件设备的管理,文件系统的管理以及应用程序的管理。

    内核是连接应用程序和硬件的桥梁,决定着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中央处理器CPU

  1. CPU 是一台计算机的运算核心(Core)+控制核心( Control Unit),可以称得上是计算机的大脑。

  2. CPU 主要包括两个部分:控制器+运算器。

  3. CPU 的根本任务就是执行指令,对计算机来说最终都是一串由“0”和“1”组成的序列。

进程在系统上的运行分为两个级别:

  1. 用户态(user mode) : 用户态运行的进程可以直接读取用户程序的数据。

  2. 系统态(kernel mode):可以简单的理解系统态运行的进程或程序几乎可以访问计算机的任何资源,不受限制。

系统调用按功能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类:

进程和线程

一个进程中可以有多个线程,多个线程共享进程的方法区 (JDK1.8 之后的元空间)资源,但是每个线程有自己的程序计数器、虚拟机栈 和 本地方法栈。

线程和进程最大的不同在于基本上各进程是独立的,而各线程则不一定,因为同一进程中的线程极有可能会相互影响。线程执行开销小,但不利于资源的管理和保护;而进程正相反。

进程间的通信方式

大概有 7 种常见的进程间的通信方式:

  1. 管道/匿名管道(Pipes) :用于具有亲缘关系的父子进程间或者兄弟进程之间的通信。

  2. 有名管道(Names Pipes) : 匿名管道由于没有名字,只能用于亲缘关系的进程间通信。为了克服这个缺点,提出了有名管道。有名管道严格遵循先进先出(first in first out)。有名管道以磁盘文件的方式存在,可以实现本机任意两个进程通信。

  3. 信号(Signal) :信号是一种比较复杂的通信方式,用于通知接收进程某个事件已经发生;

  4. 消息队列(Message Queuing) :消息队列是消息的链表,具有特定的格式,存放在内存中并由消息队列标识符标识。管道和消息队列的通信数据都是先进先出的原则。与管道(无名管道:只存在于内存中的文件;命名管道:存在于实际的磁盘介质或者文件系统)不同的是消息队列存放在内核中,只有在内核重启(即,操作系统重启)或者显式地删除一个消息队列时,该消息队列才会被真正的删除。消息队列可以实现消息的随机查询,消息不一定要以先进先出的次序读取,也可以按消息的类型读取.比 FIFO 更有优势。消息队列克服了信号承载信息量少,管道只能承载无格式字 节流以及缓冲区大小受限等缺点。

  5. 信号量(Semaphores) :信号量是一个计数器,用于多进程对共享数据的访问,信号量的意图在于进程间同步。这种通信方式主要用于解决与同步相关的问题并避免竞争条件。

  6. 共享内存(Shared memory) :使得多个进程可以访问同一块内存空间,不同进程可以及时看到对方进程中对共享内存中数据的更新。这种方式需要依靠某种同步操作,如互斥锁和信号量等。可以说这是最有用的进程间通信方式。

  7. 套接字(Sockets) : 此方法主要用于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通过网络进行通信。套接字是支持 TCP/IP 的网络通信的基本操作单元,可以看做是不同主机之间的进程进行双向通信的端点,简单的说就是通信的两方的一种约定,用套接字中的相关函数来完成通信过程。

线程间的同步方式

线程同步是两个或多个共享关键资源的线程的并发执行。应该同步线程以避免关键的资源使用冲突。操作系统一般有下面三种线程同步的方式:

  1. 互斥量(Mutex):采用互斥对象机制,只有拥有互斥对象的线程才有访问公共资源的权限。因为互斥对象只有一个,所以可以保证公共资源不会被多个线程同时访问。比如 Java 中的 synchronized 关键词和各种 Lock 都是这种机制。

  2. 信号量(Semaphore) :它允许同一时刻多个线程访问同一资源,但是需要控制同一时刻访问此资源的最大线程数量。

  3. 事件(Event) :Wait/Notify:通过通知操作的方式来保持多线程同步,还可以方便的实现多线程优先级的比较操作。

进程的调度算法

为了确定首先执行哪个进程以及最后执行哪个进程以实现最大 CPU 利用率:

内存管理基础

Q:操作系统的内存管理主要是做什么?

A: 操作系统的内存管理主要负责内存的分配与回收(malloc 函数:申请内存,free 函数:释放内存),另外地址转换也就是将逻辑地址转换成相应的物理地址等功能也是操作系统内存管理做的事情。

Q:操作系统的内存管理机制了解吗?内存管理有哪几种方式?

A:简单分为连续分配管理方式非连续分配管理方式这两种。连续分配管理方式是指为一个用户程序分配一个连续的内存空间,常见的如 块式管理 。同样地,非连续分配管理方式允许一个程序使用的内存分布在离散或者说不相邻的内存中,常见的如页式管理段式管理,页是物理单位,段是逻辑单位。分页可以有效提高内存利用率,分段可以更好满足用户需求。段页式管理机制 。段页式管理机制结合了段式管理和页式管理的优点。简单来说段页式管理机制就是把主存先分成若干段,每个段又分成若干页,也就是说 段页式管理机制 中段与段之间以及段的内部的都是离散的。

Linux基础知识总结

在 Linux 系统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一切都是文件

Linux目录树

常见目录说明:

Linux基本命令

目录切换命令

目录的操作命令(增删改查)

文件的操作命令(增删改查)

压缩文件的操作命令

1)打包并压缩文件:

Linux 中的打包文件一般是以.tar 结尾的,压缩的命令一般是以.gz 结尾的。而一般情况下打包和压缩是一起进行的,打包并压缩后的文件的后缀名一般.tar.gz。 命令:tar -zcvf 打包压缩后的文件名 要打包压缩的文件 ,其中:

比如:假如 test 目录下有三个文件分别是:aaa.txt bbb.txt ccc.txt,如果我们要打包 test 目录并指定压缩后的压缩包名称为 test.tar.gz 可以使用命令:tar -zcvf test.tar.gz aaa.txt bbb.txt ccc.txttar -zcvf test.tar.gz /test/

2)解压压缩包:

命令:tar [-xvf] 压缩文件

其中:x:代表解压

示例:

Linux 的权限命令

操作系统中每个文件都拥有特定的权限、所属用户和所属组。权限是操作系统用来限制资源访问的机制,在 Linux 中权限一般分为读(readable)、写(writable)和执行(excutable),分为三组。分别对应文件的属主(owner),属组(group)和其他用户(other),通过这样的机制来限制哪些用户、哪些组可以对特定的文件进行什么样的操作。

通过 ls -l 命令我们可以 查看某个目录下的文件或目录的权限

[图片上传失败...(image-4ec63f-1655631352084)]

文件的类型:

Linux 中权限分为以下几种:

文件和目录权限的区别:

对文件和目录而言,读写执行表示不同的意义。

对于文件:

权限名称 可执行操作
r 可以使用 cat 查看文件的内容
w 可以修改文件的内容
x 可以将其运行为二进制文件

对于目录:

权限名称 可执行操作
r 可以查看目录下列表
w 可以创建和删除目录下文件
x 可以使用 cd 进入目录

在 linux 中的每个用户必须属于一个组,不能独立于组外。在 linux 中每个文件有所有者、所在组、其它组的概念。

修改文件/目录的权限的命令:chmod

修改/test 下的 aaa.txt 的权限为文件所有者有全部权限,文件所有者所在的组有读写权限,其他用户只有读的权限。

chmod u=rwx,g=rw,o=r aaa.txt 或者 chmod 764 aaa.txt

Linux用户管理/系统用户组管理

Linux 系统是一个多用户多任务的分时操作系统,任何一个要使用系统资源的用户,都必须首先向系统管理员申请一个账号,然后以这个账号的身份进入系统。

Linux 用户管理相关命令:

Linux 系统用户组的管理相关命令:

其他常用命令

Linux环境变量

在 Linux 系统中,环境变量是用来定义系统运行环境的一些参数,比如每个用户不同的主目录(HOME)。

环境变量分类

按照作用域来分,环境变量可以简单的分成:

上述配置文件执行先后顺序为:/etc/enviroment –> /etc/profile –> /etc/profile.d –> ~/.bash_profile –> /etc/bashrc –> ~/.bashrc

如果要修改系统级别环境变量文件,需要管理员具备对该文件的写入权限。

建议用户级别环境变量在 ~/.bash_profile中配置,系统级别环境变量在 /etc/profile.d 中配置。

按照生命周期来分,环境变量可以简单的分成:

读取环境变量

通过 export 命令可以输出当前系统定义的所有环境变量。

env 命令也可以列出所有环境变量。

echo 命令可以输出指定环境变量的值。

环境变量修改

通过 export命令可以修改指定的环境变量。不过,这种方式修改环境变量仅仅对当前 shell 终端生效,关闭 shell 终端就会失效。修改完成之后,立即生效。

通过 vim 命令修改环境变量配置文件。这种方式修改环境变量永久有效。

vim ~/.bash_profile

如果修改的是系统级别环境变量则对所有用户生效,如果修改的是用户级别环境变量则仅对当前用户生效。

修改完成之后,需要 source 命令让其生效或者关闭 shell 终端重新登录。

source /etc/profile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