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工作

谈谈浙江省的学校发展性评价

2017-06-27  本文已影响197人  清风飘扬188

      自2009年以来,浙江在全省范围实施学校评价改革,推行学校发展性评价,不再以一把尺子衡量每所学校,而重点以各校的发展规划为依据来评价增量的多少、发展的快慢,有力地提高了校长的办学积极性,促进了学校的优质特色发展。

      在教育厅挂职期间,有幸接触到全省各县市区数十份学校发展性评价的文件和指标体系。通过阅读分析,感觉学校发展性评价工作在我省经过十年锤炼,已与教育融为一体,深入骨髓。各地又结合实际拓展了学校发展性评价的广度和深度,使之真正成为了浙江教育评价的特色和亮点。经过梳理,有以下经验值得总结,可供各地参考,完善学校发展性评价之用。

      实用性:基础性指标的功能可以强化一些。指标,尤其是基础性指标,一定要打好“实用牌”。不少地方制定基础性指标,与省教育现代化创建相结合,与规范办学监督相结合,还与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相结合,使学校明确了办学的底线标准。不少地方的基础性指标,还明确了各项子指标的责任科室,也就是将各科室的监管任务转化为指标体系。这样让教育局各个科室都参与基础性指标的制定和评价,有利于调动大家积极性,从而推进工作。

      发展性:发展性指标的比重可以加大一些。学校发展性评价的指标体系主要由基础性指标和发展性指标组成。对于两个指标的分值比重,各地差异很大。有的发展性指标只占极小比例。而有的发展性指标却占了50%、甚至更高的比例。我觉得,既然是发展性评价,发展指标在总分中的比重应该多一些,才能体现“强烈”的发展性。对于发展性指标,各地也有思考,有的细化为重点发展指标、特色发展指标,有的改名为品质指标、优质指标等。

      自主性: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放手让学校自主发展。个别地方对发展性指标的认识存在错误,教育局直接替代学校,分个性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等项目制定了详细的考核指标,这类做法其实是工作目标考核,不是真正的发展性评价。学校发展性评价工作中的发展性指标一定要由学校自主设定,依据学校发展规划,依据学生自主发展提升的需要。当然,教育局要对学校自主制定发展性指标进行技术指导,可以设定一些框架,明确一些思路。

      激励性:让更多的学校在发展中获得激励。不少地方将发展性评价结果与校长考核、教师绩效工资挂钩,使学校对该评估工作异常重视。还有不少地方通过发展性评价,评出星级学校、优质学校、品牌学校、特色学校等综合性荣誉,评出体艺特色学校等单项荣誉。发展性评价,不用一把尺子丈量,也不用一种荣誉统帅。农村薄弱学校因为发展得好照样可以比城里学校获得更多荣誉和激励。

      过程性:发展性评价可以突出过程性督导。随着教育督导工作的强化,尤其是挂牌督导“一月一督”机制的建立,有的地方在学校发展性评价中尝试过程性督导,将每月督导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纳入学年末的终评,这对学校发展性评价是有益的补充。有的地区还开展了对发展规划执行情况的过程性督导,这样的督导工作利于学校更好地树立发展意识,不断推进学校自主发展工作。

      选择性:发展性评价还可以让学校有多种选择。有的地方,在发展性评价的框架下,给学校开出了不同种类的可供选择的督导菜单,如规范性学校督导、优质性学校督导、品质性学校督导等,每类督导还细分星级:一星~五星等。不同的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特点和发展层次,选择不同类型和不同星级的督导。

      整合性:发展性评价也可以“最多跑一次”。有的地方,把发展性评价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教育局层面将各种对学校的考核整合到了学校发展性评价之中,如美丽校园建设、特色学校评估、平安校园考核、满意度测评等。多种考核评估整合在一起,一次性评价,“最多跑一次”,高效而实用。

      浙江的学校发展性评价,用先进理念和思路引领,各地积极探索本土化策略,运作十年,开花结果,已经到了经验输出的季节。愿我们浙江的学校发展性评价工作越做越好,做出品质,做成精品,带动浙江教育事业更好地发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