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小团看两会 | 教育与未来
苑小团说
有言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两会”上关于校园的提案总是关乎万千学子的未来。今天苑小团带大家走进“两会”。首先看看“两会”上都有哪些精彩的校园的提案产生了呢?
“双一流”建设不搞“终身制”
教育部部长 陈宝生
“双一流”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部署,是建设教育强国、赶超世界先进的重大战略。现在大体的建设思路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竞争优选、专家评选、政府比选、动态筛选。不搞“终身制”,也不搞靠几个指标来评估,而是借助第三方和专家进行评比,最后服务于国家战略。
“双一流”大学要以“哲匠”精神树人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许江
“双一流”之下的中国高等教育应“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立地就是立足中国大地办学。要以大学望境化人、以“哲匠”精神树人、以东方艺术立人。
建议关注传统文化和美育教育
全国政协委员、作家、文学家、艺术家 冯骥才
传统文化怎么跟现代融合,其中有个重点就是在青少年身上,因为青少年是我们的明天,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能不能接受,融合是不是能融合得好,怎么融合,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其实美育不是一个新的话题。美不仅是一种视觉感官的美,人的语言、行为举止、风度气质,乃至于人格、理想,都有美的标准,所以美育特别重要。
职业教育和培训
应落实到所有贫困家庭
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 朱永新
优质的职教资源、就业机会、新兴产业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和大城市,而贫困人口或职业教育的生源主要在欠发达地区和农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应将职业教育和培训落实到每个贫困家庭和建档立卡的所有适龄学生和贫困劳动者。
另外,还应该开放一条面向农民工青年、随时随地培训的便捷路径,如通过“学分银行”的方式获得文凭,从而得到体面的工作。
教育资源应多向二本三本大学倾斜
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 俞敏洪
除了中小学教育要均衡发展外,中国的大学教育也应该均衡发展。国家的教育资源更应该往二本三本倾斜,这些大学的学生需要更好的教育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同时,二本三本大学在师资建设和学科建设上应该跟上,大学的行政队伍和教师队伍也要跟上。
发展职业教育 助力脱贫攻坚
全国政协委员、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 杨国强
重视对贫困家庭成员的技能培训。贫困家庭的孩子愿意读书的读高中,不愿意读书的学技能,因人施教,使之掌握一门或者多门脱贫技能。
合理布局
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空心化”
全国政协委员、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院长 秦和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空心化”不仅导致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还造成农村学生上学极大不便,加重农民的教育负担,给城镇教育资源供给带来压力。
应加快推行十二年义务教育
全国人大代表 温秀玲、翟志海
我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大增加了群众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了人口整体素质,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然而现行义务教育止于初中,让一些贫困家庭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无法继续接受教育,严重影响教育公平。已有一些地区成功试行了十二年义务教育。建议尽快立法以保障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学校教育时间过长
中学应该减两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石碧
很多博士研究生毕业后一般都29岁、30岁了,这个年龄太大了。建议义务教育加高中阶段学制应减少两年,硕士、博士研究生阶段也减少两年。这样大学本科生能够早两年毕业,博士研究生可以早4年毕业。对学生、家庭、社会都是有好处的。
高考加分亟需清理规范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钟秉林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为了适应发展,大学也在深化改革,分层分类非常明显。不同层次、类型的院校,人才培养标准不一,考核的模式方式也应不同。过去那种一张试卷来定每个学生上哪儿,可能就不适应了。
学制要稳定 不能轻易改
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马敏
学制不能轻易改,要稳定。改学制要谨慎推行,根据调研后的依据、数据,然后作出科学判断。更改学制要慎重,这牵涉到一个民族的教育,需要教育专家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不能一纸行政命令就改了。
延伸阅读
总理报告的12个新词
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
作为当代大学生,两会距离我们并不遥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两会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两会各项提案充分显示创新精神
追随时代发展脚步
在这里小团和大家分享创新的四个方法:
1.挑战根深蒂固的观念;
2.善于发现和利用新的趋势;
3.用新的方式整合自己的技能以及资产,
扩展到新的机会领域当中;
4.关注那些没有获得满足的需求。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政党永葆青春的法宝。而祖国的未来,掌握在我们手里。
因此,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格外重要。
当下和未来的社会等着每一个有创新思维的我们,
等着每一个规划美好蓝图的我们。
纵观两会期间的欣欣向荣的景象,
我们能看到国家正向着更加强大的方向前进着,
并为完善和改进不断做着努力。
这也激励我们这一代青年更加努力学习,
未来投身社会的建设。
关注两会,关注社会,
就是关注我们共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