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会在你所提供的环境里成长
那天在ZOOM旁听了学员关于“父母是孩子的天使投资人”这堂课的讨论之后,我发现自己也有想说的话。
大家在讨论,做为父母我们都愿意为孩子投入时间、爱、金钱、优质的教育资源,但为什么每个人的投入与产出不一样,如何提高父母的投入产出比?
我想这是很多父母的思维模式,如何做才能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才?于是“做”就变得非常重要。而我想说说自己的另一种模式。
我相信每个生命天然拥有自我成长的能力,我们要做的就是为初生的生命提供环境,蒙特梭利说:孩子是吃环境长大的!
是的,吃环境,他会把他所在的环境完全地吸收进去。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为孩子提供一个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的环境。孩子会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为他自己的样子,而不是父母所期待的样子。
关于爱,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而且几乎每个人的理解与体验都有差别,在这里先不细说。我想说说我自己对自由、规则与平等的实践。
我儿子从三岁多开始留意到视频,于是我们开始制定看视频的规则,现在回想,发现制定规则也是一个过程,而且规则是有弹性的,制定之后在实践过程中是可以调整的。
调整的核心是,每次都是孩子参与,他可以自由表达他的想法和需要,做为父母也可以表明自己的底线和说明自己的一些顾虑,最后达成一致。
因为规则不是为了控制孩子,而是为了保障孩子。有了规则父母就不能说今天高兴了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明天感到焦虑了,对孩子生气,我就取消,也不能以此做为奖励。规则就是为了保证孩子的自由,而不是受父母控制的。
制定规则之后,孩子想选择什么时间看,看什么内容都是由他自己决定和选择的。
有一段时间,我看他只是看车的图片,想为他选择我个人以为比较有营养的动画片,但他看后就拒绝了,他说他想自己选自己喜欢的。
在买玩具上也是以同样的方式制定规则,以每月固定的零花钱,他自由支配,玩具也是自由选择。
如此,两年多之后的今天,我发现孩子在自由的环境里,在视频里他找到了自己的最爱——看乐高积木的拼搭;而零花钱他最后买的都是乐高积木;日常他最喜欢的就是拼搭乐高。而这乐高,是他在自己选玩具时无意选到的,当时我甚至还不知道这种玩具,甚至在他第一次买回这种玩具时心里还嫌弃过。但后来孩子的无限创意,才让我开始去了解乐高,然后为他报了线上的课程。

举这个自己经历过的事例,我想说的是,在我们想着如何去培养孩子,如何去做所谓的投资时,我们要做的一定是给孩子足够的自由,用规则保障孩子的自由。生命拥有了自由才能成长为他自己。
养育一个孩子,如何做,也许永远也没有人能给你指一条最正确的路。因为每一个生命都是新的、独一的。虽然会有规律,但做为父母一定是要亲自去了解自己的孩子。
周老师提供的观察记录表,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工具。

了解孩子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吧。但我觉得了解孩子不是为了去雕琢,而是减少为人父母把自己身上的东西无意识地强加给孩子,让孩子按父母的意愿去成长。所以,了解孩子还不够,养育者还得了解自己。
养育者本身就是孩子成长环境里的一部分,你想给孩子爱,你得懂得如何爱,你想给孩子自由,你自己得先活出自由,你想给孩子建立规则,你自己得有规则的意识。于是养育会导向养育者的自我成长。
所以,我个人觉得养育就是个人的修行,你不能期望你的孩子长成你希望的样子,你只能尽可能活出自己想活出的状态。
回观全文,没有一个具体的方法。因为我发现生命是流动、时刻在变化的,与生命相连的所有关系都在影响着你、推动着你,所以你唯有时刻去觉察、去感受、去体验。
这个过程会有迷茫、有困惑、有焦虑……各种各样的情绪,而正是这些情绪为我们了解自己打开了大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