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与素质的统一
今天开会的第三个篇章主题是《素质教育更能提升升学率》对此,我想谈谈我的看法。
一直以来,不知道是出于教育缺失者的自我安慰还是教育利益既得者的虚假宣传,对于学生的成绩总有一种说法喧嚣于上,那就是成绩好的学生情商低,能力缺失,高分低能,是书呆子。而由此即得出观点,我国的基础教育是十分失败的。这种教育方式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不提升学生能力,是单纯的应试教育。
那么真相是这样吗?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真的是靠单纯的机械学习训练出来的吗?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真的是高分低能吗?
答案当然不是。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的那就是,学习到底是件什么样的事。
读书当然需要天赋,但是以现在初高中的知识点难度来看,除非学生智商明显低于常人,否则在学习成绩上的竞争根本还轮不到天赋。
决定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更多的是学生的学习习惯。
注意,这里说的是“学习”习惯,而不是其他的什么习惯。因为学生阶段,一个人所有的习惯都在学习中体现,但等他脱离这个阶段,这些习惯就成为了他人生重要的筹码。
学习习惯主要包括哪些能力?我们不妨直接以事实来说明。
一个人需要具备那些能力才能成为一个成绩拔尖的学生?
第一要记性好,能够把各科的基础知识点都记住。
第二要有好的逻辑分析能力,能够將不同科目的知识点分门别类,成系统掌握。
第三要有一定的专注度,这样学习的效率更好,能够利用更短时间做更多的事。
第四要有自制能力,在玩与学当中做出取舍。
第五要有承受挫败的心态,才能历经无数考试,内心坚毅。
第六要能在自信与自我怀疑中相互转换,既相信自己能够将所有困难克服,同时能对我缺点加以审视,从旁人身上吸取教训。
到这里他才可能成为一个成绩拔尖的学生。那么如果一个人具备了以上六种能力,那他会是一个无能的人吗?
以上这些能力,均非天生,都可以在后天培养,如果一个人后天培养了这些能力,那么培养这些能力的过程又岂是单纯的应试教育?
或者说,应付考试本身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而上面讲过,因为这些能力是在学生阶段的学习中提现的,所以被称为学习习惯,那如果以后他不是一个学生了,成为一个成年人那么这些习惯就能成为他工作的助力,人生的奠基石。
而那些学习习惯差的人呢?读书时便缺乏耐心,好高骛远,目标总是树立,但从来不去落实。又没有吃苦的决心,写点作业都怨声载道,对待成绩的下降,不以为然,凡事得过且过。这样的人走上工作岗位又能有多大能耐?
你跟他谈读书的兴趣,说是因为没有兴趣才不想读书,那么试想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是干着自己愿意干的工作呢?如能因为不感兴趣就放弃学业,成年后能因为不感兴趣放弃工作吗?兴趣能成为不好好读书的借口,但这能成为你做不好工作的理由吗?
所以好的应试教育本身就是素质教育,就是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二者根本不是二元对立,而是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