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养成记
从最初在学校系统性地学习专业的理论知识,到今天在社会中用它来谋生,人力资源这个词已经在我生命中出现了9年。刚开始,我简单地认为人力资源理论就是一纸空话,和工作中的实际操作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渐渐地,我才意识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我现在所从事的薪酬与绩效工作而言,更是如此。如果没有专业的理论知识作为依托,所有的工作都很难开展。
我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日企里做员工考勤的统计、入离职手续的办理和培训档案的整理。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工作,只需要记住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流程就可以。所以,人力资源管理最初给我的印象就是照搬流程就行,不需要什么专业知识。在入职将近满一年半的时候,机缘巧合,董事长秘书要休产假,就推荐我去做董事长的代理秘书,同时负责公司的招聘。我就开始了每天筛选简历,打电话预约面试,跟各部门领导沟通和进行初试的工作。所有的工作进度都由我自己来把控,由于自己是董事长代理秘书的身份,跟各部门领导的沟通都很顺畅。另外,我会主动帮我们部门负责培训的同事进行新员工的入职培训;别的部门的员工让我帮他们翻译一些英文资料,我也会欣然答应。当时的我,因为大家的信任和包容,骄傲地以为自己无所不能。就这样,两年的时间过去了。我学过英语,学过日语,但是对于人力资源,当时可以用陌生来形容。
两年后,由于想主攻薪酬和绩效这两个模块,我义无反顾地跳槽了。这时我才发现自己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无知,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慌。面试时,面对面试官一次次关于专业知识的提问,我都力不从心,脑子里只有模糊的片段记忆。《劳动法》中关于员工的年休假天数这些基础的知识,我都答不上来。我能做的只有在每天不停的看书充电,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那时的我不敢谈自己的期望薪资,不敢奢求公司能支付我加班工资,卑微的我很感谢那家录用了我的公司。入职后,我把自己当做一名刚毕业的学生,不懂就问,每天都主动加班到8,9点。跑社保和公积金时问得工作人员都不耐烦了,我还是厚着脸皮问;做月报遇到问题了,我会绞尽脑汁地想问题的根源,找出解决的办法,不留一点疑问;核算工资时,我会一遍遍地检查,把这个月遇到的每个问题点都记到本子上。两三个月后,我基本上能自己完成这些工作了。二十五六岁的我,卑微、彷徨,失去了色彩。我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敢对别人要求什么,只是明白了必须多学习,才能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后来,公司来了位董事长助理,主管人力资源部。由于他和主管的矛盾不断升级,主管辞职了。另外,董事长助理发起的公司内全员竞聘,遭到了部分同事的反对,劳动争议案件不断出现。那时的公司制度混乱,领导一脑子拍板,我明白如果再继续这样待下去,会浪费另一个两年。于是,我又辞职了。
又一年过去了,我不再是当初那个只会照着流程做事的菜鸟了。核算薪资时,我会想到公司的人力成本;做绩效时,我会联系到公司的战略计划。现在的我会站在系统化的角度,用逻辑思维去考虑问题了。领导更是给予我充分的信任,给我机会修改公司的薪酬绩效制度。
四年的时间,足以使一个人脱胎换骨。现在的我没有了当初的轻狂,而是多了几分自卑,督促我不断学习,提升自己。这也许就是成长。我希望有一天我不再自卑,而是骄傲地说出我是一名专业的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