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即光荣历史读书

王小波 | 王二风流史

2017-03-25  本文已影响158人  安之cen
王小波

1.

上大学之前,我有很多想看的小说。一个个名字如雷贯耳,磨得我心极痒。

只可惜高中那会作业太多,偏偏那时候我又太好学生了,一天到晚做数学做英语做阅读理解,规规矩矩地看杂志,找素材,拿余秋雨的书做摘抄,好用到作文里去。有意思的小说一本没看。

那时候当语文课代表,有次发卷子,看到班里一男生写了篇叫“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的作文,36分。60分的作文36分。我和他关系还不坏,就老那这事笑他。

后来想想,他那个时候一定喜欢王小波。然而在初中作文里模仿王小波,一定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王小波这么有趣的人,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的。

2.

《黄金时代》这名字正经得很,跟书里那段极有名的话极为般配。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有一次不小心知道,92年在香港发的时候,它叫《王二风流史》。那瞬间恨不得拍案叫绝,又大胆又贴切又坦诚。我还挺喜欢这名字,比“黄金时代”还喜欢,它让我想起《红拂夜奔》的开头,王小波抱怨《白银时代》的内容被删减,“靠,《废都》都可以出的九十年代,怎么会有这么多婆婆妈妈的规矩。”

这才是我认识的王小波。

3.

王小波这个人有点像流氓哲学家。怎么说呢,他谈论起爱与性,坦诚得就像在回忆今天吃了什么,大大方方,毫无顾忌。一开始,我觉得冯唐和他像,后来发现冯唐只是像了他的痞气。王小波很多事情想得通透,《黄金时代》里,他常常痞着痞着,突然冒出些正儿八经的话,震得我一愣一愣的。

有好多人写“反右”写文革,写得很痛很重。王小波也写,他还是嘻嘻哈哈地写,把背景淡化了写人旺盛的生命力,还有形形色色的可怜人,《似水流年》里写大饥荒里叫鸭子馋死的刘老先生,《我的阴阳两界》里写孤零零研究西夏文的李先生。

刘老先生贪嘴,拿香肠在煤炉上烤着吃,叫我们碰上啦。他怕我们说他,老脸臊得通红,圆睁怪眼立在那里说:你们谁敢说我一句,我就自杀!不活了!他怎么就突然死了呢?

他写年轻人的时候让我想到王朔,想到《阳光灿烂的日子》,想到那些血气上涌,肆意疯狂的男孩子们在胡同里笑着奔跑。《三十而立》里有一段我印象极深:

“仿佛不久前,我还是初一的学生。放学时在校门口和同学们打书包仗。我的书包打在人身上一声闷响。那时节全班动了公愤,呐喊一声在我背后追赶。我奔过操场,逃向那根灰色的烟囱。后来校长出来走动,只见我高高爬在脚手架上,迎着万里东风,敞开年轻的胸怀,高叫着:“X你妈!谁敢上来我就一脚踹他下去!” ”

真酷啊。

4.

大雅大俗,大俗大雅。只有懂得足够多才写的出这样有意思的俗来。

王尔德说,这个世界上好看的脸蛋太多,有趣的灵魂太少。

是啊。


『个人公众号:花椰菜的抽屉』

一个主修中文辅修心理的姑娘,一个分享书影剧的种草小平台。你确定不来串个门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