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鼓擂
今天正反馈。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这句话出自《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
说点人话吧:
作战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可以使士兵们的勇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消失了。他们的勇气消失了,我军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战鼓一声响,立即作战。
秋天,是一个战斗的季节。
为什么这么说呢?
比如:
“沙场秋点兵”、“秋冬射猎”、“秋收起义”…
很多的战役都是出现在秋季。
1.不耽误农事。
我国古代主要是农耕文明,很多事情都和农业相关。
所谓“耕战耕战”,“耕”是放在首位的。
因为如果错过了农时,会引发后续的“闹饥荒”。
以及,我国古代主要领域是在北方黄河流域,属于“春种秋收”的情况。
因此,春生夏长,这两个季节主要留人去耕种,不适合去作战。
2.古代大多数是“兵农合一”。
古代大多数情况,是“兵农合一”的情况,没有职业的军人。
士兵们都是战时为兵,平时为农,战时打仗,平时种地。
因此,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约定俗成,就是只在秋天之后才能用兵。而这个约定俗成,也被后世延续下去。
但对于游牧民族来说,他们因为冬天容易出现冰雪灾害,所以只能南下抢食物。
所以就有“打秋风”这一说。
3.秋后粮食充足。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食供应,对行军打仗来说,非常重要。
《孙子兵法》有云: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
所以,很多行军打仗,都在秋季收成之后才发动,这样就可以积蓄足够的粮食,以支持发动战争。
不然,就很容易自取灭亡。
4.还可以“因敌就食”。
己方收成,敌方也收成。
选择秋季出兵还有一个好处。
如果己方粮食实在供应不足,就可以抢敌方的粮食。
这样,不但能够增加己方的补给,还能够最大程度地去消耗敌人。
5.天时地利也是一个因素
夏天太热,冬天太冷。
秋高气爽的时节对于士兵们来讲最为舒服了。
而且,夏天主要是雨季,下雨多了,道路泥泞,不利于行军作战。
冬天天寒地冻,对军事行动也是有些不利影响。
而古人总结就是:
秋天属金,金即利器,主破革,主战事。
有肃杀之气。
所以秋天作战,有着天时地利的优势。
6.最后一个原因,在于战马。
古代作战,主要是冷冰器作战,而战马,是主要且极为珍贵的力量来源。
马是一种十分娇贵的生物,它们一天会吃十几个小时,到冬天的时候便吃提前割好的干草,接着一斤一斤地往下掉膘,等到了春天的时候,需要吃好的将膘补回来。
夏天太热,如果剧烈运动的话,还很容易产生疫病。
只有在秋天的时候,马的状态是最好的,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骑兵的优势。
所以,综上所述:
秋季是战斗的最适合时节。
当然,随着现代化和科技化的发展,战斗慢慢不受季节的约束。
但同时,无论如何,和平才是最珍贵的。
不作无必要的战争。实在避无可避,就速战速决,以最少的损耗为前提,以战止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