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想法散文

认识道和运用道

2020-04-30  本文已影响0人  对话灵魂

        道的要领是执持适合于当今情势的理论观点、政策法令,用以治理当今有待处理的一切问题,并据以了解古时的情况。

        一、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看却看不见,这叫做 无迹; 听却听不见 ,这叫做 无声; 手握 又握不到 .这叫做 无形,这三者无 法再追问下去 , 因为它们混 同为一 。这个单一的东西,不是过去某个时候突然产生的,也不会在将来某个时候突然消失,它一直存在着却没有名字,从这方面看也确实该把它归结为非感性存在物。 至一 , 它的上面不明亮 , 它的下面不昏暗。它没 有边际 ,不可给它一个具体的名字。它终究没有具体事物的形态,它是没有形状的形状, 没有形象的形象, 这叫作它的模糊。

        人类感知外物的方式最重要的就是视觉、听觉、触觉,通过眼睛(视)、耳朵(听)、身体接触(搏),我们认识了身边的花草草、山山水水、日月星辰、鸟兽鱼虫。我们看到这些东西,能对其进行详细的描述,它们有色彩、有形状、有音调、有触感,但道却和我们所了解的世间万物截然不同,它是虚空的,却又真实存在:它支配着万物,无所不在,却又无法直接感知;它可大可小,变化多端,远远超出了人类日常对万物的认识。它上面不耀眼,下面也不昏暗,它没有首,没有尾,总之,“道”与人们日常所能认知的事物、存在方式完全不同,不能用平常的思维去思量它。

          二、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掌握古时候形成的历史法 则 ,就可以驾驭当下的现实。如果能通晓世界的起始,这就叫作掌握了“ 一” 和"道"的根本。

       要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就要把握“道”的运作规律。所以人们“观古而知今”、“观物而之人”、“观一而知万”,这都是对道的总结。人们常说的“圣人”就是因为比平常人更能参悟到“道”的规律,所以他们能顺道而行,能善治万物,能无失无过,能无忧无惧。

        大禹治水的故事,我们都都听说过吧。禹接受治水的重任后,工作十分勤奋,曾三过家门而不入。他吸取了父亲采用堵截方法治水的教训,想出了一种疏导治水的新方法,其要点就是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够顺利地东流入海。他按照九州地形,沿山脉开凿水道,将淤积之水导入大海。经过十几年的治理,咆哮的河水失去了往日的凶恶,驯服地、平缓地向东流去,昔日被水淹没的山陵也显露了出来,人们回到肥沃的土地上去生活,在昔日被洪水淹没的地方筑室而居,耕田劳作。人们为了尊崇禹的功德而将其称为“大禹”,后来舜也将其作为了接班人。

          同样是治水,工作也都很努力,鲧失败被流放,而禹却成功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禹掌握了水的运行规律,它喜下,易于被疏导,却很难被围堵。其实无论何事都是如此,比如想让牛倒退,若是硬从后面拉牛,即使大力土也很难办到;若是拉着鼻环让它回头,几岁大的牧童就能轻而易举地做到。

        掌握事情发展的规律,即老子所说的“道”,是解决事物的最佳途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