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复阅读中加深体会——读《如何阅读一本书》打卡笔记(6)

2020-05-15  本文已影响0人  似懂非懂简书

                        第六天(5月15日)

        今天阅读了第九章与第十章的内容,随着阅读的推进,我感觉是越来越难读,前面几章内容自己还是能够理解其中的阅读技巧、阅读艺术、阅读规则的。后面内容中有的句子要读个两三遍,也未必明白它的含义,这同自己知识储备不足有着直接的关系。特别是除了自己专业知识领域外的书籍,从未涉及过,根本无法理解作者列举讨论的内容。只有真正的学者才会有如此广泛的阅读,自己只能作为初级读者,就如同刚刚出生的婴儿一样从书里汲取营养,慢慢成长。因为自己的学习能力有限,只能尽力而为,收获一点也是好的。

        作者在这两章的末尾对所阐述内容都做了归纳总结,更容易让读者发现论述的主旨。第九章末尾总结了分析阅读第二阶段的规则,也就是诠释一本书的内容。

(5)诠释作者使用的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
(6)从最重要的句子中抓出作者的重要主旨。
(7)找出作者的论述,重新架构这些论述的前因后果,以明白作者的主张。
(8)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未解决的。在未解决的问题中,确定哪些是作者认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第五个规则在第八章有论述。第六个规则就是找出关键句,对读者而言就是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努力才能诠释的句子,也可以说自己困惑的句子。对作者而言,就是在整个论述中,阐述作者判断的部分。第七与第八个规则,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一直存能很多疑虑:这本书是译文,于是我在想外国文字的语法与中国相同吗?如果不同,在翻译中是否考虑了中国文字的语法?在本书中提到的“文法”,是不是构成句子的语法呢?文中一直强调我们要学习作者所传递的思想和知识,而不是单纯的文字,要努力寻找作者的重要主旨,那么如果找到了关键的句子后,是不是给句子换一种相同意思的说法,或者从现实生活中列举出说明句子意思的事例,就是找到重要主旨了呢?这部分的阅读,我总是感到很迷茫,也觉得自己只是在文字的表面进行揣摩,还没有理解文字的真正涵义。

        第十章末尾作者针对批评式阅读的条件,总结了本章讨论的三个规则:

        第一,要求读者先完整地了解一本书,不要急着开始批评。
        第二,恳请读者不要争强好辩或盲目反对。
        第三,将知识上的不同意见看作是大体上可以解决的问题。

        对于主动的阅读,作者指出不会为了已经了解一本书在说些什么而停顿下来,必须能评论,提出批评,才算真正完成了这件事。我的理解,应该是对所读的一本书有自己理性的评价,这三条规则就是对如何采取评价提出的要求。我在读后也总结了自己的一点想法:第一,看自己的能力,也就是知识的储备;第二,看自己是否真正理解了这本书;第三,全面了解书的写作背景,作者后才有资格评论。

      其实读一本书就是与作者进行对话,不是面对面交流,而是透过文字背后灵魂的共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