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这件事,多读快读与精读细读,到底孰更优?

2023-04-23  本文已影响0人  若水青卿

就读书这件事来说,是读得越快越多更好呢?还是深入思考,适量精读更佳呢?

这个问题其实在我的脑海中已经盘旋了许久,我也在这两个貌似对立只能二选一的答案上徘徊摇摆了许久。

直觉告诉我,当选后者,毕竟“囫囵吞枣”的典故所蕴含的道理,上过学的人大多都懂。

可是每每看到他人晒出的月度书单,十几二十本书的名字,排成长长的一串,一眼看不全,我就会在惊诧于其数量之多、效率之高的同时,不自觉地对自己的选择产生怀疑:我的选择,真的对吗?会不会,太慢了些?

焦虑与自我怀疑的驱使下,我曾一度十分关注可以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并且很努力地训练过,但是我发现,读得快的书籍,忘得似乎也快,好似那些文字只在我的双眼中打了个转身,尚未有时间进入我的思考,就倏忽不见了,只留下一道浅浅淡淡的影子,过不了多久,就连影子也消失了,而那本我快速读完的书,除了一个熟悉的书名,似乎只有一丝朦胧留在我的脑海里。

为此,我常常自问,快是快了许多,书也确实读得多了些,可是我到底收获到了啥呢?微乎其微,近乎无。

于是,我只能不甘地承认自己阅读能力上的不足,无奈地退后一步回到精读细读的老路上去。

当然,精读的方法确实让我收获更多,也领悟更多,这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对自身阅读速度不足的遗憾,但也仅限于弥补,它从来都没能从根本上解决我的困惑,给我一个确切的答案。

直到,某天,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段话,并且根据这段话评判和选择更有效的阅读方式。

“对于学习而言,学习之后的思考、思考之后的行动、行动之后的改变更重要,如果不盯住内层的改变量,那么在表层投入再多的学习量也会事倍功半;因此,从权重上看,改变量﹥行动量﹥思考量﹥学习量。”这里的“权重”,用作者的话说,叫做“成长权重”。

用这段话所阐释的道理来评判阅读这件事的话,就是:对于阅读而言,阅读时的思考、思考之后的行动、行动之后的改变更重要,如果不盯住内层的改变量,那么读再多的书也会事倍功半。

是啊,以成长而非娱乐为终极目的的阅读,当然应该以内在的改变,而非浅层的数量来作为衡量其方法是否恰当的第一尺度。在这一尺度下,如果能做到质量与数量兼顾,自是最好,不过,脑科学所测算出的大脑思考速度,似乎预示了过快阅读的情况下其思考效果必然受到影响,因此有必要在数量与质量上做出优先选择的排序。从阅读有效性的角度来看,当然是质量优先,数量也就是速度其次。

我得承认,有时,量化和比较,确实会很容易激起焦虑,而一个焦虑的人,会更容易自我否定,甚至盲从。

当然我也承认,带着思考的精读与细读,在促进我们的认知提升与自我成长方面确实是更有效的,就比如,如果我不是细细地品读这本书,我很可能就不会有时间仔细思考书中话语的深层含义,并对照自己的困惑,找到寻觅已久的答案。

原来真理,真的是能够自我验证和自洽的。

哦对了,这本我正在精读细读的书籍,名字就叫做《认知觉醒》。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