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

【0319】人生再过精彩,也离不开这三部戏。

2022-03-19  本文已影响0人  凡尘摆渡

人生再过精彩,也离不开这三部戏。

我们的人生或许是五彩缤纷、也或许是平平淡淡、更或许是大起大落,可最后终逃不过这三部戏。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

虽未走过花甲之年,却依旧体会后最精彩的片段,如同最后皮影戏中折子戏的独角戏。

第一部曲:皮影戏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蜡烛或燃烧的酒精等光源的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演戏,是中国汉族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用手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一场看似悠然自得,纵观全局,剧情展现无余的皮影戏,只需手控即可操作全局,就如最初的我们,不经世事,感觉世间竟是如此美好、或者简单、亦是全面的,并非那么的“面目全非”或者“指之心扉”。

儿童时期的我们,被家人保护着,好像这一个小家就是整个世界,原来世界这么美好。

一部美好简单的皮影戏,就这样拉开人生这变化莫测的序幕。

第二部曲:折子戏

折子戏--顾名思义,它是针对本戏而言的,它是戏里的一折,或是一出。流传至今的以折子戏多,不少久演而不衰。究其原因:从内容上看,好的折子戏矛盾冲突尖锐激烈,人物形象鲜活生动,故事情节相对完整,其思想观点有较强的人民性;而在结构安排上,往往别出心裁,不落俗套,一下子就能紧紧抓住观众。

正如黄阅所唱的《折子戏》,10年前听到这个歌曲,已被歌词所折服,那时虽年少,却也正是少年老成的前奏…

"折子戏不过是全剧的几分之一,

通常不会上演开始和结局,

正是多了一种残缺不全的魅力,

才没有那么多含恨不如意。

如果人人都是一出折子戏,

把最璀璨的部分留在别人生命里。

如果人间拭去脂粉的艳丽,

还会不会有动情的演绎"。

人到青年或中年以前都是一出出的折子戏,记录着整个人生的悲欢离合,越是矛盾越是激进、或者不同寻常,却越是难过,越是印迹。

这段经历不会是开始也不会是结局,开始的我们,天真无邪浪漫,结局的我们,孤寂无依落寞。不可能涂上如此脂粉的艳丽,更无暇演绎那动情的悲欢离合。

这段经历虽然只占据人生的不足四分之一,却成了人生最精彩的回忆,暮色时,无不在想象正午十分的美景,及身旁所伴的佳人君子。

或许为了这段为时不长的时光,奉献所有,透支所有,只为了博取今朝一醉,今日之乐,今时之梦。

可是我们却忘记了,再美好的时光走会过去,就如沙滩上在深的印迹,总会被下次波浪到来时,被掩盖被冲洗的了无痕迹,只剩我们哪些记忆中的存在。

折子戏,正是因为这样才更加的迷人,更加的值得“奋力一搏”。

第三部曲:独角戏

独角戏是指单人直接面对观众的演说式的幽默表演形式。也叫独步戏或者叫单面双簧,一般都是一个人表演两个角色,一半为女,一半为男,从侧面看似乎是两个人再演。多讲的是男女情爱的戏。是一个人单独演出的意思。一般形容孤单。一个人的舞台,演着一个人的戏。

也作“独脚戏”。最初指只有一个角色的戏,但后来衍变为多人,比喻一个人做一般不是一个人能做的工作,亦称“滑稽戏”。滑稽戏由上海的曲艺“独脚戏”(一人演出的滑稽曲艺称作“独脚戏”)接受了中外喜剧、闹剧和江南各地方戏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因为方言隔阂,只流行于上海、江苏、浙江的许多地区。滑稽戏擅演喜剧和闹剧,以引人发笑为艺术特色,讲究情节滑稽、表演夸张,剧中人物杂用各地方言,音乐唱腔无本剧种特有的曲调。它从喜剧性的要求出发,对戏曲、曲艺、民歌小调、中外音乐都可以兼收并用,原有剧目大多取材于民间笑话、社会新闻,或改编的文明戏剧目。

中年后,接近暮年,我们变成了独角戏,一个人的舞台,演绎一个人的戏。

演绎着曾经的爱恨离合,最后却形单影只,一个人或喜或悲,喜剧或闹剧,或为博人一笑,其实看戏之人或许并非因为剧情,而是因为演戏的人,而乐。

独角戏,滑稽戏,人们茶余饭后的娱乐谈资,这或许是唯一的可用记忆,唯一有用的记忆。

我们出生时一个人来,走时一个人走,只是回到了最初,回到了原来,所做虽不留痕迹却一直带着直到下一转世轮回。

可独角戏也可以是戏剧性,喜剧性的,让我们在晚年时回忆过往一段段往事,虽独角却也是喜剧就好。

仍记得哥哥的入戏太深…人生、戏剧、如梦如幻。

只是要记得,一个好演员,全心投入角色时不会忘记自己是谁,同样当我们在轮回中,饰演着各种角色,一切都是或悲或喜的剧本,悲喜剧比红尘更深的领悟。

即使皮影戏中折子戏的独角戏部分,仍要依旧不忘其角色的演绎,而遗忘了自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