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书的杂七杂八哲思

从《细雨》中的呼喊----2020.8.13

2020-08-13  本文已影响0人  赵小乂

一直以来,余华的书是我最喜爱的,最能吸引我的,没有之一,其实对于作者本人我倒是很少去了解,甚至不知道是哪个年代的人,不过是从他作品透露出的年代大致猜出个一二。其实本不想写关于他的书的记录,因为觉得总心中憋着好大一股气力,却不得已发泄出,怎样的叙述好像也都没法表达出心中的感觉,或者是却也没什么必要写出来。

最起初了解到余华的书倒也是巧合,高中时候拾起一本不知名作家的读物,但内容十分吸引我,凭着书中的联系方式,我奇妙地联系上了作者,作为一个十几岁的青年,在一次深夜的交流后,莫名地对于某个年代的某个地点发生的小人物的人生开始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对于别人的故事的执念也从那时在心中埋下了。

也是经有这个书的作者推荐,余华的《活着》才真正触动了我对于阅读和写作的热忱。

于是由《活着》到《许三观卖血记》,再由《兄弟》到《在细雨中呼喊》,期间还掺杂着一些他的其他《我胆小如鼠》,《现实的一种》,《战栗》等等。每每阅读,都总引使我至沉重的心情,平实的文字总可以让我沉浸其中,久久不能自拔,这或许也对我后来的写东西的风格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对于《活着》的评价如今大家都已经是公认的经典,于我而言自高中时代至今也是翻阅了许多遍,甚至可以清晰记忆出整个情节脉络,然而,对于《在细雨中呼喊》这本书一直是我放在最下面的,最薄的一本却最艰难翻出,直到近日打算拿出送朋友才想起翻起最后一遍看看。

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不太相同的是,这次余华并没有理出清晰的故事主线,而是把许多若干个看起来无关的故事片段以人物周边关系为主线的形式娓娓道来。

说实在,我之前翻起的前三次阅读都在书的前几页中断掉了。一个孩子对于未知的恐慌,对于回应女人哭泣声音的渴望,对于陌生男人的记忆画面,总有种不知所云的错乱之感而难以使我共情,所以心情焦躁时读了两页边匆匆放下了。

这次阅读重复了之前读《活着》的热情和气力,一口气读完了整本,反没有初读其他书的那种惊喜与畅快,不像福贵一生的起落大悲大喜,也没有许三观一辈子的夸张离奇。像是数个生活在那个年代的小人物拼凑在了一起,每篇故事有关联,又都没什么结尾,平白的叙述戛然而止,却又在下个故事的某个阶段接上,确实有些南方雨季时节细雨不停间断的意味,这种阅后感觉又像是拳击比赛面对一个太极选手,一拳打下去无从着力,像是打在棉花上,不痛快却又总勾着你的心思。

细想来,又有点像蔡崇达的《皮囊》,不过年代背景不同,且蔡崇达的故事更像纪实身边之事,而《细雨》的情节总让人难以相信,却又透露着真实的一面,没有平常小说故事所用的高潮转折,反倒所有悲痛之事都以再不能平缓的语言陈述出来,并且简短代过。就如新娘被公公调戏,大声叫骂;女学生在路上为猥亵;更有甚者,儿子眼看自己虚弱的母亲被野狗吃掉。这所有的痛苦都没有直接灌输出来,却只是像是一个经历一生的人向你毫无波澜地讲述自己的人生。

在故事中,仍旧是几乎没有什么可以喜悦或令人舒心的事情,更像是一本悲剧回忆录。然而,对于这些的悲惨,也只是平白的叙述,并不会对今后的人产生太多的影响,其实这正是真正打动我的地方,在于人在经历这些苦难之后却可以从中品味出一丝面对生活的勇气,要明白这些只不过是生活的一种,一部分。是的,从前很难,今后也会很难,生活从来都是艰难的,没错。

南方的雨季总是漫长而磨人心情的,乡下的道路泥泞且崎岖,可淋着雨的人又怎么能不继续向前走?

此段文字附在朋友书后:

其实余华作品集本是四本的,不过其中最经典的一本《活着》因为之前总是与朋友间借阅落在家中了,我想你应该是很少读这种引人感性的书,这和你人挺像的,总是靠理智来去思考和生活。不过我觉得我的性格底色倒是和余华书透露出的感觉挺相似,这套书作分别礼物应该会让你记住我吧。

我们也曾经不止一次谈过,你说我们是很相似的人,甚至做人格分析报告得出的结果指标都几乎相同,对于这些我也挺惊喜的,尽管我们在大多数方面还是相反面的,但是能够和你走近些,还是另我感到开心的。

奇奇妙妙的事情总让我们分分合合,或许缘分总是这么奇妙,还是很开心和你一起度过的时光,像你说的有种安心。

我不是一个擅于表达感情的人,希望你看到这段文字的时候,我已经在离开这座城市的火车上了,这次的分别可能是很久一段时间了,不过就像之前说的,或许未来某个时间又在某个街头相遇呢,缘嘛,妙不可言不是吗,哈哈哈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