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德如何不再难

2016-09-11  本文已影响44人  柴子恒

社会道德领域的一些现象时常给人一种“冰火两重天”之感。吉林长春一家小馄饨馆的店主,收下乞讨老人捡的游戏币和圆铁片,照样送上热腾腾的馄饨;河南郑州卖馒头的老太7年“无人售馍”,顾客自觉“天下无贼”,使人感到暖流涌动。而一些老人倒地之后无人救助的场景、事件的伤痛,又让人颇觉寒意袭来。

其实,在“冰火两重天”的表象背后,是更令人纠结的“道德两难”问题。当道德面临现实风险,我们能否为道德埋单?如果见义勇为可能付出被诬陷的司法代价,老人倒下了扶还是不扶?如果救助伤者可能因救助不当被告上法庭,孩子被撞救还是不救?当经济快速攀升,社会急剧变迁,各种出人意料的道德事件像集束炸弹轰击传统道德理念,我们又该如何坚守道德底线,重构道德世界?

我国几千年来沉淀的传统美德导引着社会的运行,社会对美德的坚守为人们创造了一个安宁平静的环境。虽然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因素,但人们对美好和谐的生活氛围的不懈追求却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人们在生活中坚守道德也反映了对美好生活孜孜不倦的求索。

古代的仁人志士,也为建造美好的社会做出了很多思想乃至实质的贡献,“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大同”。我们普通的民众总是那么勇敢地扶危助困,以形成良好的风气。同时也是希望我们自己处于危困的时候也有人扶助我们。

可是在我们还未处于危困时,却已经受到了伤害。救治伤者被诬陷,扶助老人被诉讼。于是,出于天然保护自己的本能,我们极力地让自己置身事外。社会变得冷漠,道德面临崩塌,“守德”陷入“冰火两重天”的两难局面,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守德”如何不再难?

设想如果我们的政府更多地支持和奖励英雄的行为,让我们的英雄不再只是一味的付出,没有收获,让我们的英雄不再悲情;如果我们的司法不断健全,技术鉴定等专业方式手段不断提高,能保护我们勇敢助人的心,让我们的见义勇为不再受更多的侵害;如果我们的舆论不断营造与引导扶危救困的大利益,谴责自私与损人利己的诬陷行为,提高诬陷的成本,让诬陷不仅不一定成功,就是能诬陷一次,也不可能次次诬陷,而且要背负永久的良心债。

在政府奖励、司法健全、舆论导引的良性循环下,人们更多为了自己、为了良好的环境氛围,还是会愿意扶危救困、见义勇为的。当我们的头脑、眼光、良心、胆识、脊梁不断健全与强壮,每个人都内心强大,充满力量,勇敢无畏的时候,守德起码将会得到更多的支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