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助教]2019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申报建议
作者: 余建波
为更好地帮助老师完成国家精品在线课程的申报,我们在这里给大家做以些“政策解读”。一方面是课程的基本要求需要满足,避免申报了也没办法通过,还有就是在申报中避免违背一些“否决性条件”,即便课程很好也可能申报不成功。
一 申报课程的运行期数和时间要求
文件内容:“2019年认定课程的范围为:截至2019年7月31日,高等学校在全国性公开课程平台面向高校和社会学习者开放,完成两期及以上教学活动的全日制本科和专科层次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慕课)。申报课程第一期上线开课时间不得晚于2018年12月31日;此前申报但未通过认定的课程,须经进一步修改完善,并在2018年8月1日之后至少有一个完整的教学周期。”
1、课程必须要在2018年12月31日前开课(并非结课);
2、课程必须在2019年7月31日前结课(至少两轮,一般一轮不少五个教学周)
3、两轮课程没有时间交叉(含不同平台运行)
二 申报的平台要求和选择
文件内容:“课程平台须按照《中国互联网管理条例》等规定,完成有关的备案和审批手续,须至少获得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二级认证。平台运行安全稳定畅通,课程在线教学支持服务高效。同时,须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配备专业人员进行课程审查、教学服务管理和安全保障,确保上线课程内容和制作技术规范,适合网络传播。”
此次申报将严查平台的三证:
文件内容:“在多个平台开设的课程须选择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特征明显、课程团队在线教学服务好、在线教学效果好的一个主要平台申报。多个平台的有关数据可按平台分别提供课程数据信息表”。
我们建议大家选择运行较好,平台服务可靠性较高(专家将在线点击课程)的平台进行发布与申报。
三 课程类型的选择
文件内容:“鼓励体现多学科思维融合、产业技术与学科理论融合、跨专业能力融合、多学科项目实践融合的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等高水平课程申报;鼓励有利于对外传播的双语课程申报。”
此次申报特别鼓励“四新课程”申报,同时对于课程类型而言,专业课的优势大于通识课。学科类型尽量保证均衡,评审中也将平衡各学科的课程。文件内容:“认定工作注重逐步建立和完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体系,按照不同课程类型分类遴选认定。”
四 申报限额
文件内容:“有关部门和各高校要高度重视本次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申报、推荐等组织工作,规范评价、遴选工作程序,确保课程质量,在申报、推荐名额内(附件1)择优申报、推荐,宁缺毋滥。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专科高职课程数量不得超过推荐名额的30%。”
此次申报教育部对各省市,部委,部属院校等都给出了限定的名额。高校组织申报的时候应严格按照名额申报,并优选优质的课程申报,避免此次申报的认定了过低而影响明年的申报。
⊙各省市限定名额数据
五 申报材料的准备
1、申请书,请严格按照申请通知填写
注意内容:
课程团队
负责人需要是所在高校正式聘用的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学术造诣。主讲教师师德好,教学能力强,积极投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改革。课程团队结构合理、人员稳定,除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外,还应配备必要的助理教师,保障线上线下教学正常有序运行。同一课程负责人只能申报一门课程。
课程教学设计是重点
如何进行课程的教学设计,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线上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开展线上教学内容的重构。如何进行重构可以学习公众号相关的内容。
课程内容需要把关
坚持立德树人,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为课程内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内容规范完整,体现前沿性和时代性,反映学科专业最新发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内容更新和完善及时。无危害国家安全、涉密及其他不适宜网络公开传播的内容,无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内容。
线上的教学活动完整
教学团队需要在线进行答疑互动,各项教学活动完整、有效,按计划实施。学习者在线学习响应度高,师生互动充分,能有效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资源共享、互动交流和自主式与协作式学习。
应用效果与影响
申报课程在本校教学过程中能较好地应用,将在线课程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教学方法先进,教学质量高。在其他高校和社会学习者中共享范围广,应用模式多样,应用效果好,社会影响大,示范引领性强。
六 申报数据表
数据表由平台提供,并加盖平台的公章才有效。若使用国外的平台,不建议以国外的平台作为主申报平台,可以将运行的数据作为补充材料。
平台运行数据增加了高校SPOC使用情况,这一点主要是针对课程的运行与共享应用情况。一般选课人数30-50人以上才能算是一个SPOC(供参考),一般不能个位数的选课人数高校也作为SPOC应用。
同时,申请的数据表更注重课程的考试和考核情况,增加了考试参与人数、完成人数等内容。
七 增加了评审标准及指标体系
此次评审教育部增加了《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评审标准及指标体系》,在评审方面专家将尊重线上材料初审的意见。老师在准备材料的时候应关注课程的“课程内容、教学设计、教学团队、教学支持、应用效果与影响“等五个方面。具体内容老师们可以参考教育部的通知。
八 培训指导
因为每一门课程都有不同的情况,老师们可以继续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也可以联系我们帮忙看看课程的运行情况,我们也可以给出一些建议。需要相关建议的老师可以在公众号内回复“申报建议”。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网络,原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处理,我们将立即更正和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