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亿:北宋极有个性的士大夫,常跟皇帝对着干,一言不合就辞职
2021-04-04 本文已影响0人
青禾的文史专栏
宋朝的士大夫们都比较有个性,常常敢跟皇帝对着干,真宗朝的翰林学士杨亿就是个典型。
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宋真宗的郭皇后病逝,他想立美人刘娥为皇后。但是刘美人出身低微,很多大臣都不同意。
宋真宗就找到杨亿,想让他为自己起草封后诏书,并许以荣华富贵,没想到杨亿公然拒绝,说这是对自己祖上的羞辱。
还有一回,杨亿起草《答契丹书》,里边用了一句“邻壤交欢”。宋真宗可能是出于对契丹之恨,在文稿上注了“朽壤、鼠壤、粪壤”等语嘲笑之。
次日,杨亿就提出辞呈,说“皇上既然不满意我的文字,我辞职吧”。
宋真宗很无奈,只有好言相劝,挽留这位大才子,还对宰相说:“杨亿不通商量,真有气性。”
杨亿恃才傲物,和宰相王钦若很不对付。很多时候,王钦若一进办公室,杨亿就扬长而去,一点都不给王大宰相面子。
后来,王钦若罢相离京,按照当时的官场礼节,同僚们都会写诗相赠,但杨亿就是不送诗。
宋真宗对他说:“你不要这么意气用事啦,就给点面子,赠人家一首诗吧!大家都是同事,要讲大局,讲团结嘛。”
按说皇帝发话了,你多少敷衍一下呗,但杨亿就不,说不送就是不送,搞得宋真宗很无奈。
赵宋王朝重文抑武,给了文人们足够的地位与尊重,这才孕育出了一大批极有风骨的士大夫们。
之后到了明清时代,统治阶层便是在极力压抑士大夫们“治国平天下”、“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理想,更多的是培养他们成为服从君主的国家机器。
所以越到后来,士大夫们就越来越奴化。
直到清末民初,文人们才算是略恢复了一些气性。